一個新聞讓今天的電池江湖不得安寧。這就是上汽和CATL結婚的消息。結婚是因,干什么事才是果,這不,結婚后就產下兩子: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上汽)和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時代)。

前一家公司,CATL是當家人,在注冊資本金20億中,CATL擬持股51%,上汽管理擬持股49%。
后一家公司,上汽當家,在注冊資本金3億元中,上汽管理擬持股51%,CATL擬持股49%。
錢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家公司合作過日子要干什么。時代上汽是要做動力電池生產,也就是干CATL的老本行,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等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及售后服務。上汽時代則是一家PACK工廠,負責電池的模塊和系統開發、生產和銷售。兩條線,分工明晰,任務各重,是自己兄弟互相聯合占有市場的思維。

有好事者把上汽和CATL的聯姻,歸結到為了對付比亞迪。這樣的想象有其道理。
就在前幾天,比亞迪就突然宣布,要將旗下的動力電池生產公司公眾化,不再是比亞迪一個“內部”企業,而是要敞開大門,向全社會提供電池。也就是說,比亞迪電池開始從自我循環,步入了社會市場化的競爭環境,不僅給自己企業提供電池,還要為了其他企業進行配套。
但是,從CATL和比亞迪發展路徑上來看,CATL有磷酸鐵鋰電池,但也有三元材料電池。比亞迪則是磷酸鐵鋰的代表。技術路線上,兩級家公司也不在一條道路上。

市場競爭是存在的。當比亞迪電池開始走公眾化道路時,無疑就是在盤剝其他電芯企業的市場,CATL有次擔憂也不為過。
在筆者看來,CATL和上汽的“婚姻”,不是閃電形成的,而是經過了一段時期的“戀愛”。從這個角度講,和比亞迪新聞撞車純屬是意外事故。
從業態上來說,上汽和CATL早有合作,并且在一款純電動車上有合作。這次的親密行為,只不過是深度合作的延伸罷了。優勢互補也是兩家大公司走到一起的必然。上汽沒有電池廠,但是有模塊和系統開發企業;CATL沒有整車廠。合作,解決了彼此產業閉環的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汽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在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條新能源技術路線上均積極開展技術產品開發的車企。到2020年,上汽新能源年銷量目標將突破60萬輛。”上汽集團有關人士說,上汽不會放棄任何機會去更多地介入新能源汽車行業。
截至目前,上汽新能源汽車產品有:榮威750Hybrid混合動力轎車、榮威e50純電動轎車、榮威e550插電混動轎車、榮威e950插電混動轎車、榮威e50MY16純電動轎車、榮威eRX5插電混動SUV、榮威ei6插電混動轎車、榮威ERX5純電SUV等。
在電池系統設計和BMS方面,上汽自主掌握除電芯以外的電池系統設計集成、制造和BMS軟硬件技術,電池系統總體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上汽自主研發的BMS軟硬件,采用高度集成化電芯管理芯片,大幅簡化電芯監控電路;率先采用AUTOSAR4.0軟件架構,SOC敏感區間精度達到1%,全區間精度達到3%。
60萬輛車需要多少電池,誰都能夠算得出來。
在動力電池制造方面,CATL是中國最優秀的企業之一。2016年10月10日,CATL在江蘇溧陽投資100億人民幣,建造年產能高達10GWH的鋰電池工廠。預計到2020年,CATL動力電池產能將會達到50GWH。而特斯拉在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工廠的產能為35GWH,比亞迪此前公布其到2020年實現34GWH的產能建設。
憑借與寶馬集團合作的經驗,CATL海外市場表現也高歌猛進。法國PSA選擇CATL為其混動車型提供電池。而最新的新聞則是,CATL成為韓國現代汽車電池的主要供應商。
有專家分析說,2017年,對于動力電池或新能源汽車來說,是一個平穩高速發展之年,但也是一個整個產業加速整合之年。
整合,就蘊含著三層意思:首先是行業并購速度加快,資本投資力度加大;其次是產業升級加快,有些沒有規模的企業注定不能存活,或者被收購;第三是產業間跨業態聯合加劇,以電池制造企業為中心,開始向上下游發力,與前端或者末端企業進行聯合,以共同擴大市場,走共贏之路。
上汽聯姻CATL給這個紛亂江湖帶來什么?帶來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帶來了業界整合的思考,帶來了未來市場強者恒強的想象,也帶來了整個行業去偽存真的現實選擇。
來源:車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