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韓國三大電池生產商 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今年的在手積壓訂單將超過1000萬億韓元(約合5.5萬億人民幣)。此外,三星SDI與Stellantis在美國當地設立工廠,最近還在加強與寶馬系(BMW)的合作;SK On正與現代汽車、福特汽車進行合作,攜手建設合資工廠。LG新能源去年的年產能為200 GWh,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540 GWh。
新能源汽車市場缺乏7.5w-15w之間的優質競品,如果電池價格可以降低50%,汽車產業鏈重組,技術進步導致汽車成本降低30%,那么新能源電動車完全可以進入到這個價格區間,網傳的modelQ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訂單應該是框架協議,不是實際的采購合同,因為目前歐美經濟環境不好,國際市場疲軟,生產企業沒有把握大量投產的匯報預期,就這樣訂單積壓,是儲能需求,全世界爆發了儲能需求,歐洲的企業儲能估計大都被三星和松下分了,歐洲的家庭儲能留點給國內企業。
一般真正下單之前會敲定交期啥的,如果規定交期內工廠做不出來就不會接單,畢竟違約金也是錢那。如果接單那就一定會排產,如果不是新聞轉述有誤的話,一般接單后拍期很久的訂單會叫待產訂單,或者未交訂單,而不會用訂單積壓這種說法。非常懷疑是不是韓國人把詢盤也加上去了。
“積壓訂單”意思是訂單太多了生產不過來,如果不是生產活動被破壞了的話,那就是是生意極好,貨供不應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