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國家大力發展“雙碳”戰略的契機,龍頭企業平高儲能抓住機遇,堅持創新,實現爆發式增長。
在平高儲能的生產車間,三個新能源發電場的配套儲能設備訂單正在同時進行生產。
這三個訂單加起來,金額將近10億元,一套儲能設備可以存儲電量5000多度,200多套將于下個月運往甘肅、新疆等地的光伏發電場。
企業今年的訂單金額超過了25億元,是去年的五倍,這樣的增長來之不易。
2018年,國家電網旗下的平高集團,依托自身在儲能方面的技術積累,在天津成立了平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憑著“國字號”招牌,頭兩年,企業幾乎占領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隨著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新能源發電項目投資快速增長,裝機容量預期每年增長超過20%;2020年下半年,20多個省份陸續出臺要求,新建新能源發電項目必須配建一定比例的儲能設施。
儲能行業迎來“風口”,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不創新,將被后來居上!2021年初,平高儲能招兵買馬,在“海河英才”計劃的助力下,技術人員迅速從30多人,擴充到70多人。
企業同時啟動創新機制改革,將系統集成、硬件技術、軟件技術、工程技術等,8個與創新相關科室的科長崗位拿出來,改成競聘制,打破之前國企管理中年齡、任職時間等限制,考察標準只看“能力、干勁和成效”,三年一競聘,一年一考核,不稱職就“下課”。
93年出生的楊文輝,來企業不到三年,參與了不少儲能項目的建設,有經驗、又年輕,干勁足,從一名工程技術員,競聘成了工程技術科的科長。
今年初,企業激勵創新再出新招,推行虛擬股權獎勵,就是根據企業的注冊資金,虛擬出一定比例的股權,分配給有突出貢獻的技術、營銷、生產等崗位的骨干。
企業每年制定一個目標利潤額,超額實現的利潤,企業拿出一部分來,持有虛擬股權的人員,可以按持股情況進行分紅。
最近,首批28名虛擬股權獎勵人員名單出爐,技術人員占到了七成,楊文輝就是其中之一。
這兩年,平高儲能陸續拿下西藏崗巴、北京冬奧會電網儲能、國家能源局昆山儲能示范項目等十幾個重點項目,持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