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汽車人凌海,帶給行業內以及基本層面的認識肯定會有兩個字:靠譜。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凌海,擁有一份堪稱完美的簡歷。
大約 1996 年,凌海入職上海通用汽車,參與了這家公司的整個成立過程。2003 年,凌海開始參與上海通用的網絡渠道建設,成為雪佛蘭進入中國的“幕后推手”。此后便成為雪佛蘭中國首任品牌部長,開始全面掌管了雪佛蘭在華的市場與營銷工作。

在通用生涯告一段落之后,凌海還任職了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創立了“一個吉利”的品牌戰略、多款強競爭力的產品和統一的渠道網絡。之后,凌海還加入了觀致汽車,擔任市場與銷售部網絡總監。凌海的種種都足以表明他在渠道建設方面的豐富經驗。而這樣一位資歷深、能力強的汽車圈“老人”,日前卻傳出將入職一家新興車企——威馬汽車 。
凌海的加盟,可以說標志著威馬即將展開更細致的渠道拓展及渠道布局,也可以看作是威馬啟動渠道拓展和布局的前奏。但聯想到剛剛過去的4月18日,威馬汽車借著上海國際車展開幕的東風,在舉辦的首個“企業開放日”里,發布的量產車細節、威馬溫州工廠建設進程、“威馬充電“APP和全球產業基金等信息后,我們不難發現,包括陸斌、凌海等在內的多位傳統車企高管之所以都選擇威馬汽車,并不是巧合和機遇,而是大家或許都發現了這是一家不太一樣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多元籌劃爭奪新能源市場
在“企業開放日”上,威馬汽車的概念車“AG2020”首次亮相。AG是avant garde的縮寫,意味著前沿、先鋒;2020則代表了威馬汽車2020年的愿景和努力的方向:全方位的用戶出行關懷和周到的智能服務。與此同時,據威馬汽車方面透露,其首款量產車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

根據威馬汽車人員表示,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全球累積測試里程已超過100萬公里,且內外飾設計已經凍結,并將于2018年下線。作為首款量產車,威馬首款產品在風阻系數上也將有重大突破。
而要知道風阻系數的大小將會直接影響續航里程。風阻系數每下降0.01,就可讓電動車多跑20公里。威馬汽車憑借自身的團隊優勢,在首款產品上就實現了風阻系數突破0.3的成績,這個數字只有主打運動型的轎車或者跑車才可以達到。而從某一程度上來說,也足以表明威馬汽車團隊的研發實力和技術水準。

眾所周知,不同于組裝手機,組裝電腦什么的,造車賣車的門檻是相當高的,除了有錢,關鍵還是得看技術,即使新能源汽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積累,真的是很難造好車的。另外,之前游俠汽車以“PPT”造車掀開這幾年電動車領域的浮躁之風,圈內人士多少都有些憤懣。但是,此次威馬汽車概念車的亮相,以及量產車的穩步推進,表明威馬汽車對于智能新能源汽車未來憧憬的同時,可以看出威馬汽車在研發進度上的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地開拓造車之路。
全面布局,多元籌劃爭奪新能源市場
早在之前,威馬汽車就規劃出四個階段的清晰目標:第一步,建成智慧工廠;第二步,推出智能新能源汽車;第三步,打造智慧交通產業園;第四步,也是最終目標,實現真正的智慧出行。

在智慧工廠戰略方面,2016年11月,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已經在溫州市甌江口奠基。據威馬汽車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透露,威馬汽車甌江口智能產業園也將于今年年底封頂。在智能新能源汽車方面,除了目前展示的概念車和透漏的量產車計劃之外,根據威馬人員表示,預計2018年開始啟動新車上市計劃,并且將會以每年至少1款的節奏陸續推出。
總之,威馬汽車的造車之路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但是,如果有人認為威馬汽車只是簡單的造車、賣車,那么真的是太低估威馬的野心了!在接下來第三步,打造智慧交通產業園;第四步,也是最終目標,實現真正的智慧出行。從而表明威馬汽車與其他新品牌的不同——不只是造車,而是造車、工廠、銷售、服務、基金按照時間節奏多點布局。

未來,威馬汽車在大數據、融資租賃、金融、共享出行等多個領域均有部署。像在開放日當天,威馬汽車的首個出行服務產品——“威馬充電”服務就已經正式上線公開測試。而根據威馬人員介紹,該款產品是打通了“查、導、充、付”四項核心功能的充電APP產品。首批以上海市為準,將接入星星充電、EVPOWER兩家運營商共5000余個充電樁。

并且在公開測試期,充電樁狀態刷新頻率精確到120秒,準確率達到90%以上。目前,該款APP正在接受手機用戶的反饋,并不斷進行體驗優化。

同時開放日當天,沈暉還宣布,正在成立一支120億規模的全球產業基金,用于扶持威馬企業價值鏈上下游的伙伴。沈暉透露,該產業基金的投資管理崗位已全部到崗,目前已投資了一家用車服務型團隊,目前已投資了一家用車服務型團隊。可以看到,威馬汽車不僅在產品,工廠已經邁開了第一步,甚至在服務,金融以及資金領域已然走出了第二步,第三步,扎實推進,多元籌劃爭奪新能源市場。

新勢力也腳踏實地不走捷徑
而從上述各種情況看,如今凌海的加盟,更是坐實了威馬汽車在產品研發和測試工作進展順利的信號。正是因為產品、方向和配套設施都已準備充分,因此才到了渠道建設的重要階段,而凌海的加入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也就是說,我們離在馬路上看到一輛威馬汽車的時候真的不遠了。
其實與樂視、蔚來相比,威馬汽車的曝光度一直不算高。甚至可以說這家企業很低調,對品牌理念和產品的研發動態都沒有進行過度的宣傳,一直在暗中布局。但是,不管是此次凌海加盟威馬汽車,還是在4月18日上海車展前一天威馬企業開放日,威馬汽車內部人員在其辦公地點帶領我們更加深入了解這家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你會發現,原來威馬汽車一直都在暗中布局,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有度。
而從目前來看,威馬汽車在各方面的布局已經初見成效,新能源汽車的推出和工廠的逐步落地等都按部就班進行,在新興品牌之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先機優勢。隨著銷售、服務、基金以及渠道建設同樣都在按照時間節奏多點布局,可以看到威馬汽車正在順應產業趨勢,正逐步構筑全新的出行生態。
作者:E車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