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全國政協“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專題調研綜述

發布日期:2022-11-09

核心提示:文/圖 本報記者 李元麗 2020年9月,我國鄭重向世界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文/圖 本報記者 李元麗 2020年9月,我國鄭重向世界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占比不斷提升,新能源裝機數量日益提升,我國的能源結構正在不斷調整優化。但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和利用率不斷提升,新能源的波動性、間歇性等技術缺陷日趨凸顯,由此產生的電力消納難、外送難、調峰難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作為解決這些難題的有效手段之一,新型儲能以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靈活、暫態調節能力強,為解決我國電力系統的穩定與平衡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僅成為應對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和消納的重要手段,而且成為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更是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支撐。
 
“十四五”是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時期。新型儲能不僅可促進新能源大規模、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同時,作為技術含量高、增長潛力大的全新產業,新型儲能還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展儲能是長久之計,也是當務之急。2021年至今,全國600多項儲能相關政策出臺,支持力度達到空前之高。同時,各地方基于區域能源發展的切實需求相繼發布了“十四五”儲能發展目標。
 
那么,各地新型儲能發展還需要破解哪些難題?還有什么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如何加快推動新型儲能健康高質量發展?帶著這些問題,7月10日至14日,9月13日至1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何維分別率隊,全國政協“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調研組赴山西、福建兩地進行專題調研,并通過書面形式了解內蒙古、山東等省新型儲能發展情況。調研組先后深入不同類型企業,詳細了解產品研發、新型儲能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等情況,以及新型儲能建設取得的成效與路徑,與政府和企業共同探求加快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鑰匙”。
 
■ 行業呈現“百花齊放”之勢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發布的《2022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儲能市場裝機功率約為205.3GW。其中,我國儲能市場裝機功率為43.44GW,位居全球第一。產業爆發的背后,是近年來政策引導、市場需求及自身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共同推動。
 
在政策層面,今年以來,儲能行業利好政策密集出臺。其中,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于3月21日正式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儲能行業將從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6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明確新型儲能可作為獨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并對其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和運行機制等作出部署。
 
頂層“路線圖”有了,地方如何落實?
 
據了解,在新型儲能方面,河南、青海、甘肅等6省提出了“十四五”末新型儲能累計裝機目標,總規模達19.2GW;廣東、山東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新型儲能建設目標,總規模為6.5GW。從各省規劃來看,多數省份鼓勵發展“新能源+儲能”的應用模式,鼓勵建設集中式共享儲能,鼓勵建設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其中,天津、湖北、山東、重慶還明確提出要將儲能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此外,多數省份都提出要鼓勵智能電力系統的發展,積極推動儲能與智能微網、柔性網絡、大數據中心等融合應用發展,同時提出支持虛擬電廠、負荷集成商等新型需求側管理模式的發展,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
 
從調研組實地調研情況來看,山西省在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進行了實踐探索。如,電網側,山西省大同市利用大同一電廠退役火電機組因地制宜建成了國網時代華電大同熱電儲能工程,福建投入運行的晉江儲能電站是全國首個采用大規模儲能技術的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電源側,山西省首批儲能調頻試點項目——華電忻州廣宇煤電公司AGC儲能項目建成投運;用戶側,山西省建成投運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光儲充一體化示范項目,同時配套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項目……從技術路線看,多種儲能技術已在山西、福建發展中找到了著力點,成功帶動了關鍵技術研發和關鍵設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一批新型儲能項目正在蓬勃興起。
 
“在調研過程中不僅看到了鋰電池、液流電池發展,也看到了飛輪、壓縮空氣等一批儲能技術在山西、福建落地應用;看到了‘新能源+電動汽車’‘共享儲能’等應用模式示范,也看到了產學研用協同,帶動關鍵技術創新和相關裝備制造業集聚。”談及實地調研情況時,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如是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劉振宇表示,從調研情況看,應特別關注新能源和新型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化解、理順“大規模產業布局”與“產品快速更新迭代”之間的矛盾,避免短期內大規模布局階段技術可能導致資源浪費、投資損失等問題,同時還應加強基礎、技術、工程、應用等不同層面的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問題的科學研究。
 
■ 技術發展呈現“多元并進”之貌
 
儲能技術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能源革命、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重要支撐,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在內的新型儲能技術正為綠色發展注入動力。
 
調研組一行來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華電山西朔州熱電飛輪儲能項目建設現場時,建設者們正加緊施工作業。該項目土建主體工程已經完成,電纜溝開挖、綁鋼筋、支模等附屬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據介紹,華電山西朔州熱電飛輪儲能項目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規模為5MW/5MWh鋰電池儲能和2MW/0.4MWh能量型飛輪儲能。同時這也是火電機組混合儲能聯合調頻示范性工程,在保障常規供電、供熱、熱電聯供功能的同時,可顯著提升機組AGC調頻輔助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傳統火電廠的靈活性和經濟效益。
 
離開項目建設現場,調研組來到朔州經濟開發區的中小制造業產業集聚園的山西國潤儲能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從事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及液流電池、氫燃料電池內隔膜材料生產、銷售及服務的企業。
 
“我們所生產的全釩液流電池是大規模、大容量、長時、高安全性儲能的首選技術。”山西國潤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孟青介紹說。
 
這家企業為什么這么自信?孟青向調研組一行介紹道,釩電池使用壽命極具優勢,在100%充放電循環下,循環次數可超過2萬次。同時,在它全生命周期內,能量保持率都可以達到100%。
 
安全性如何?對于委員問題,孟青很自信。她說,“釩電池的電解液為釩離子的稀硫酸水溶液,只要控制好充放電電壓,保持電池系統存放空間通風良好,就不存在著火爆炸風險。”
 
儲能時間有多長?又有委員問道。孟青說:“如基于超級電容的飛輪儲能技術,具有短時大功率的調節能力,鋰離子電池適合1小時-4小時的儲能需求,而釩電池則更適合于中長時儲能,即4小時-12小時的儲能”。
 
可見,與鋰電池儲能相比,釩電池儲能安全性更高。那么,暫時處于領先地位的鋰電池如今發展情況怎樣呢?
 
調研組來到位于福建省寧德市的全球動力鋰電池和儲能鋰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
 
根據SNE Research數據,2017年至2021年寧德時代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占率從16.5%提升到32.6%,連續五年位列全球第一。儲能鋰電池方面,據 EV Tank 數據,2021年寧德時代全球儲能鋰電池市場占率達24.5%,位居行業第一。
 
作為電化學儲能的代表,寧德時代在新型儲能發展中有著怎樣的實踐呢?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在電力的發、輸、配、用各個環節,電池技術都大有用武之地。“十三五”期間,寧德時代作為唯一中標單位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把儲能電池壽命從幾千次提到一萬兩千次,單個儲能電站規模達100MWh,成為全球標桿。今年,再次作為唯一中標單位,承接了國家“十四五”期間的電化學儲能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發目標是將循環壽命提到18000次,單個儲能電站規模提高到1GWh,度電成本和儲能容量都達到或優于抽蓄水平。“憑借高安全、長壽命、高可靠性等明顯優勢,2021年,我們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出貨量也達到全球第一,全球市場占比大概是40%。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電池已經賣到了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累計裝車超過500萬輛,全球每新增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裝載寧德時代電池。”曾毓群信心滿滿地說。
 
■ 未來發展凸顯“三大困惑”
 
調研中,無論是在山西還是在福建,委員們看到了新型儲能行業在各地發展的蓬勃之態,看到了地方政府對新型儲能的“護航”,看到了不同類別企業在新型儲能領域的“深耕”,也聽到了在落實國家有關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新型儲能中遇到的困惑。
 
困惑之一:新能源企業配儲“經濟賬”仍不好算。各地儲能政策的可落地性和可操作性存在差異,“我要配儲”的意愿不強,缺乏確保儲能電站和電網有效對接的積極性。“這就好比家里算賬,總要有‘進項’和‘出項’。對于很多新能源企業來說,配儲面臨的問題是只有‘出項’,沒有‘進項’,儲能現階段只是作為一個成本項存在。特別是近兩年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讓這個‘出項’的成本不斷上行。”有企業家如此坦言。
 
困惑之二:新型儲能的利用率不高。為解決風光電并網消納問題,我國已有20多個省區明確提出新建(部分省區提出存量)風光電項目按照裝機容量5%-30%、1小時至4小時配建儲能,但風光配置儲能在技術標準、轉換效率、并網調度等方面尚未明確,導致新能源電站配套儲能利用率遠低于電網側和用戶側共享儲能。
 
困惑之三:源網荷側儲能發展還不夠協同。隨著大量風光電陸續并網,電力系統的安全、經濟運行問題日漸突出,對儲能的配置需求也不斷提高,但我國新型儲能發展目標還不夠細化,主要體現在電力系統對電源側、電網側及用戶側儲能的需求情況不明朗,儲能規劃與布局在頂層設計上缺乏差異化發展策略,還不能很好發揮新型儲能在不同應用場景的經濟特性。
 
針對上述困惑,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谷樹忠建議,在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中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于新型儲能發展中出現的新路徑、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方案、新模式乃至新場景,要持一種包容開放態度。同時,要著力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健康的發展格局。
 
結合全國市場情況,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建議,政府對各地已配置儲能的新能源場站實際運行情況進行統計,摸清當前新型儲能實際運行情況。同時推動電網企業以需求為導向,將新型儲能納入電網總體規劃中,合理確定新型儲能應用位置和配置規模,并對已足額配建儲能的新能源場站給予相應費用免除;在價格機制方面,構建新型儲能容量市場,明確給予新型儲能與抽水蓄能相同容量電價機制,并按照誰受益誰支付原則,建立新型儲能價格疏導機制,由源、網、荷共同承擔儲能發展成本;在技術推動方面,擴大靈活性資源使用范疇,多措并舉,發揮新型儲能與其他靈活性資源互補作用,實現新型儲能健康有序發展。
 
針對上述情況,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關天罡建議,需加快完善輔助服務市場交易機制和價格機制,發揮儲能電站動態響應技術優勢,改變目前調頻儲能“零和規則”,即由電網對各電廠進行考核,由對電廠的處罰資金作為其他電廠的獎勵資金,各電廠獎罰相抵,提升儲能電站在輔助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力。
 
■ 推動新型儲能發展需解決好突出矛盾
 
“新型儲能是技術創新不斷演進、市場應用規模不斷擴大、激勵政策不斷完善推動形成的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正由于新型儲能是前所未有的新興產業,必須要重視發展過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我們這次調研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新型儲能發展過程的突出矛盾。”作為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李偉一再強調。
 
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調研組認為,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政策文件,但是新型儲能作為能源市場中的一名“新成員”,還要有明確的“身份”,要有一份適合的“工作”,得到適當的“酬勞”,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具體而言,一是聚焦新型儲能項目,加快突破制約新型儲能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保障新型儲能項目“有身份”“有活干”“有錢賺”,推動多元化、市場化、規?;l展;二是在產業發展方面,堅持示范先行,引導投資主體采用先進、高效的技術,加強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實現“促創新”“促協調”“促安全”,積極穩妥推進高質量發展。
 
為此,調研組建議,一是給予新型儲能公平公正的市場地位和市場環境。在修訂電力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時,明確新型儲能“身份”,為盡快建立源、網、荷、儲協調互動發展機制提供保障。同時,壓實各地各部門責任,推動落實新型儲能身份定位,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電力市場規則和交易細則,明確新型儲能充電價格、放電價格、輸配電價格等具體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創新,體現其多樣性價值的體制機制。二是充分發揮新型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作用。在規劃布局方面,加強源網荷儲、發輸配用一體化協同研究,為科學規劃配置新型儲能提供支撐,規范引導新型儲能建設和利用。如,依托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及送出通道等國家重大項目,加快制定統籌配套新型儲能的標準規范。三是形成健康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加快建立能夠反映新型儲能價值的價格機制。對電源側配套建設的新型儲能,應給予相應電源差異化上網電價。對用于支撐電力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的獨立儲能,在沒有形成容量市場的過渡階段,要秉持“按效果付費”“同工同酬”的原則,對能夠提供與抽水蓄能同等服務質量和效果的新型儲能,給予同等的容量電價補償,鼓勵不同技術“競爭上崗”。同時,突破制約用戶側儲能大規模發展的體制機制約束,鼓勵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用戶側分散式儲能設施聚合利用,實現“一儲多用”。此外,還應豐富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品種,加快建立容量市場,適當擴大輔助服務成本占終端用能成本的比例,并按照“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由相關發電側并網主體、電力用戶合理分攤,充分利用市場的作用,通過市場發現價格,體現源網荷儲不同要素的價值,既提高系統可靠性又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更好地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未來,隨著新型儲能在各地開花結果,一個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新型儲能發展體系將逐漸顯現在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版圖之上。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