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電動車誕生以來,憑借其造價便宜、使用便捷等特點,成為三、四線城市民眾的重要代步工具和生產資料,產銷不斷增長。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顯現出安全性能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
治理低速電動車行業,離不開政策的規范和監管。相關專家表示,低速電動車標準的制定應順應市場消費需求,而非與傳統乘用車實行“一刀切”的行業標準模式。
現象:廣受市場歡迎 但環保、安全等問題凸顯
“低速電動車與三、四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其性能滿足了當地居民的出行需要,并且不需要特殊的基礎設施,是一種完全市場化的產品。”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
在市場化的高速發展中,尚不成熟的低速電動車產業暴露出諸多問題:環保方面,多數車輛采用鉛蓄電池作為動力,電池更新換代周期短,廢舊電池產生的鉛、硫等污染物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缺乏統一行業標準,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安全性能差,威脅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使用方面,由于車輛無需上牌,駕駛者不需駕駛證,致使上路車輛對交通秩序產生嚴重影響。
分析:監管政策缺失 行業無序發展
由于缺乏政策引導,低速電動車行業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狀態。相關政策的制定、實施,或將在以下方面規范低速電動車的發展:
一是保障產品質量。高市場需求下,市場準入和產品標準的缺失,導致電動自行車制造商、農用機械制造商等企業蜂擁進入,其生產的車輛在安全、環保等方面存在重大隱患。建立行業準入門檻和產品標準,將有效保障產品質量。
二是明確路權,加強交通監管,降低交通事故。當前,低速電動車路權不清晰,上路沒有牌照,公安交管部門無法對車輛進行管理,交通安全隱患高。
三是對企業進行優勝劣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求解:行業標準應順應市場需求 區別于汽車
2016年10月,國務院確立“規范一批、升級一批、淘汰一批”的管理整體思路,對低速電動車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相關專家表示,低速電動車行業標準的制定應順應市場消費需求,而非與傳統乘用車實行“一刀切”的行業標準模式。
具體而言,支持行業骨干企業的發展,達到整體的行業規范;通過有效手段進行具體細節規范,明確政府、企業責任;零部件方面,允許各種部件公平競爭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