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高空風電、分布式光伏、多能互補等多元化發展趨勢下,我國新增的風能太陽能裝機在何處布局、如何安裝都需要更為精細化、針對性的資源監測評估服務;要提升風能、太陽能發電并網消納比例,提高現有裝機規模的利用時數和運行時數,需要更加精準的資源及功率預報服務;在新能源電力逐漸變為能源消費主體的情景下,風能、太陽能更好發揮能源保供作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運行,都需要新能源氣象風險預警服務。
日前,國務院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提出將在國內實施“氣象+”賦能行動。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氣象+能源”即將碰撞出新的“火花”。
當前,針對能源領域的氣象服務有哪些?未來,專業的氣象服務又將為能源的開發利用、規劃布局、建設運行和調配儲運提供怎樣的支持和保障呢?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風能太陽能中心主任姚錦烽。
在“氣象+能源”的組合中,我們已經做了什么?我們還能做什么?《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這一行業綱領性文件發布后,姚錦烽思考最多的便是這兩個問題。
基礎評估 旨在摸清資源“家底”
“基礎性的服務就是資源評估。”姚錦烽告訴記者,目前,氣象部門為新能源領域的科學布局、開發、建設提供相關的資源評估服務。
“在全國層面,首先是摸清我國風能、太陽能資源的‘家底’。”姚錦烽表示,氣象部門已經開展了全國性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普查,形成全國高分辨率風能、太陽能資源圖譜。“這些基礎性的資源普查數據為新能源政策制定和宏觀規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比如在國家實施‘光伏扶貧’戰略的過程中,我們就對全國原貧困縣、村的太陽能資源數據進行了科學、精細地分析,根據評估結果,給出了471個光伏扶貧重點縣的名單,這也成為了‘十三五’期間光伏扶貧精準施策的基礎之一。”
同時,在區域層面,姚錦烽指出,應用精細化資源評估方法,氣象部門已經開展了面向吉林、西藏、黑龍江等全域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及開發潛力精細化評估,為以市、縣為區域的新能源規劃、科學布局提供服務。具體到電站層面,姚錦烽介紹,面向上百個風電場和光伏電站,氣象各級部門已經提供了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評估及微觀選址、機型選擇、布局差異化設計等服務,能夠有效提升電站的發電效益。
專業預報 服務能源系統安全
除基礎性的資源評估外,姚錦烽表示,針對電網安全調度,氣象部門也提供專業的預測和預警服務。“我們建立了國省一體化風能、太陽能預報業務系統,開展了短臨-短期-月-季-年全尺度、無縫隙風能太陽能預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北分部調度控制中心、中國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等都是我們的用戶。
同時,針對能源保供,姚錦烽介紹,氣象部門還會定期制作《能源保供氣象服務專報》《天然氣保供氣象服務專報》《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氣象服務周報》等氣象服務專報,并通過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風險管控工作會議、國家發改委供暖季保供工作會等渠道發布,為國家決策部門能源保供、能源安全提供服務。在能源安全氣象服務方面,氣象部門還會及時開展臺風、雷電、覆冰、大范圍沙塵、暴雨、暴雪等能源電力高影響天氣預報預警及高影響天氣風險區劃評估服務,保障能源電力及電網安全運行。
姚錦烽表示,未來,在能源安全高影響天氣事件的風險預警上,將把氣象與電力大數據挖掘相結合,構建高低溫、寒潮、熱浪、沙塵等高影響氣象對電力負荷以及電力運行的閾值指標或影響評估定量模型,研發能源保供氣象影響預報產品,提升氣象在能源安全及穩定保供方面的防災減災及風險防范能力。
新需求叢生 還需精益求精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姚錦烽也深刻感知到了國內能源行業的發展變化,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發展對氣象服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姚錦烽表示,海上風電、高空風電、分布式光伏、多能互補等多元化發展趨勢下,我國新增的風能太陽能裝機在何處布局、如何安裝都需提供更為精細化、針對性的資源監測評估服務;要提升風能、太陽能發電并網消納比例,提高現有裝機規模的利用時數和運行時數,需要更加精準的資源及功率預報服務;新能源電力逐漸變為能源消費主體的情景下,風能、太陽能更好發揮能源保供作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運行,都需要新能源氣象風險預警服務。
在姚錦烽看來,面對層出不窮的新需求、高要求,氣象部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一個“精”字上——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
在提升監測精密度方面,姚錦烽表示,氣象部門將不斷完善風能、太陽能觀測站網布局,進一步滿足新能源氣象要素精密觀測的需求。采用最新評估技術和觀測資料,進一步提升資源勘查普查能力,在能源局等部門指導下推動開展新一輪全國風能太陽能資源詳查,形成全國高時空分辨率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圖譜。加強行業部門數據融合與應用共享能力,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在精準預報方面,姚錦烽表示,氣象部門將加強風能太陽能資源數值預報關鍵技術攻關與研發,完善精細化風能太陽能資源網格預報業務,研發短臨、短中期至月季年尺度,無縫隙、高時空分辨率的風能太陽能資源預報預測產品,形成0-12小時、12-72小時和72-240小時預報,時間分辨率分別為15分鐘、1小時和12小時、11-60天預測逐候更新的風能太陽能網格預報業務,預報準確率高于電力行業要求。提升面向風能太陽能發電及設施和電網輸電線路安全的災害性天氣和極端氣候事件預警能力。
在精細服務上,姚錦烽透露,氣象部門將著力構建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氣象業務服務平臺,綜合涵蓋風能太陽能專業數據庫、資源詳查評估、預報預測、預警信息發布和決策服務等系統,形成面向政府決策、規劃布局、發電生產、能源安全、電網消納及防災減災的全鏈條氣象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