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前披露的本次會議48頁最終聲明草案顯示,美歐欲在太陽能電池、稀土和芯片等領域與中國“脫鉤”。最終聲明草案稱,“供應高度集中”于中國。在美國后,歐盟不久也將禁止進口使用強迫勞動生產的商品,這可能會影響來自新疆的太陽能電池,在芯片供應鏈上,雙方也要減少對供應商中國的戰略依賴。
此次的草案中還提出,準備把太陽能電池,稀土以及芯片等重要供應鏈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國,稱這樣將來就不會受到中國的影響。
德媒:沒有中國,我們的太陽能產業“不可想象”
不過就西方當前的能源供給看,西方顯然無法脫離中國供應鏈。在該會的當天,德國一臺新聞節目《今日新聞》官方網站(Tagesschau)發表文章《對中國的新依賴》,稱自俄烏軍事沖突爆發以來,德國一直希望擺脫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加快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而這勢必會增加中國制造商的影響力,因為中國是風能和太陽能這兩大技術的全球市場領軍者。而在俄烏沖突前,德國55%的天然氣依賴俄羅斯,而太陽能電池則已有95%依賴中國,沒有中國,太陽能將是“不可想象的(德語:undenkbar)”。
而在美國盡管口口聲聲稱要制裁中國,“身體卻很誠實”,3月份美國商務部恢復了352項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對301條款加征關稅要求的豁免資格;5月份,其對東南亞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又在美國光伏制造業的集體哀嚎聲中出現逆轉(中國境外生產的硅片不受調查約束)。
國際形勢上,在今年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能源供給持續偏緊,電價一路飛漲,民用及企業用電。芯片等領域供應鏈也處于高度緊缺狀態,而這兩大產業均離不開中國供應鏈,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國崛起的今天,美歐本次會議議題無疑再度凸顯其仍舊陷在西方優越的幻想當中。
U.S.-EU Joint Statement of the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16 May 2022
Paris-Saclay,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