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菲律賓(Business World)4月21日報道,菲能源部與世界銀行于20日發布了《菲律賓海上風電路線圖》,闡述了在菲發展風力發電行業的機遇和挑戰。世界銀行官員表示,菲律賓的海域條件非常適合海上風力發電,合理利用這種本土資源可促進菲加強能源安全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路線圖顯示,在高增長情況下,菲有望到2040年實現210億瓦的海上風電開發,可占菲電力供應的21%;低增長情況下,可開發30億瓦,占菲電力供應的3%。菲能源部及世界銀行研究確立了幾個潛在的海上風電發展區,包括呂宋島西北部、馬尼拉、民都洛島南部、內格羅斯島西部和吉馬拉斯海峽。同時,路線圖還指出,菲在建立大規模風力發電行業方面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成本高、缺乏輸電網絡、本地供應鏈限制和外資所有權限制等。目前海上風電項目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為40%,取消這一限制將允許使用低成本的國際融資,從而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該路線圖還為政府成功發展海上風電行業提供了建議,例如制定2050海上風電長期開發計劃,設立海上風電發展區,加大輸電、港口和其他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菲能源部長表示,海上風電將在滿足菲本土能源需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還可加速脫碳進程。
菲政府數據顯示,2020年化石燃料在菲發電結構中約占79%,可再生能源僅占21%,其中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能總占比還不到4%。菲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的份額提高到35%,到2040年提高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