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佩拉 表示,如今全球氫氣產量約為8000萬噸,可大部分都來自化石燃料,EDF的目標是生產100%的低碳氫,并將其用于最難脫碳的工業和交通領域。布局氫能領域,EDF并非心血來潮,其在卡爾斯魯厄的EIFER研究中心積極研發氫氣領域已超過15年。2015年,EDF制定2030年戰略目標時,就將核電、可再生能源和城市能源服務三大業務領域確定為戰略主營業務領域。
為了擴張公司的氫能版圖,2018年6月,EDF投資1600萬歐元收購氫氣生產、儲存和配送設備供應商McPhy21.7%的股份;2019年,法電成立了氫能業務的子公司Hynamics,發展零碳化制氫業務。
目前EDF在歐洲主要有3個較大的氫能項目。第一個德國西海岸100(Westküste 100)項目,于2020年8月獲批得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資金援助,由EDF牽頭建設并運行,該項目最終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700MW的電解制氫能力。
第二個是今年啟動的英國Teesside綠氫項目,EDF已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Teesside海上風電場,并計劃在Redcar附近建造的新光伏發電場,為其氫電解槽提供動力,進而提供綠氫。
第三個項目在法國歐塞爾市 (Auxerre),EDF開發建設了現場電解制氫加氫站,首期裝機容量1MW,每天可現場電解生產低碳氫氣400kg,供應5輛配備氫燃料電池的公交車,每年可減少CO2 排放2200噸。到2025年,該項目計劃逐步將電解能力提升至3MW,向更多氫動力巴士、輕型商務車、市政車輛等交通運輸工具提供清潔氫能。
EDF成立于1946年,由法國境內1700余家小型電力生產商和輸配電商合并而成,公司業務涵蓋發電、輸電、配電、能源供應和貿易、能源服務。2021年,EDF實現營業額844.6億歐元。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EDF就在國內在開展水電和火力發電廠相關業務,現已是中國發電市場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之一,曾擔任中國第一座核電站項目——大亞灣核電站——的工程技術負責人;參與了臺山兩座EPR核反應堆(1750 MW)的建設和運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