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攀枝花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到氫能相關內容:
第三章聚焦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現代工業體系
第一節鞏固提升傳統基礎產業
鋼鐵冶煉產業:創新探索非高爐冶煉、氫冶金等新工藝新技術,積極發展短流程煉鋼;全力支持攀鋼進行挖潛技術改造,支持鋼城集團加快實施電弧爐技改、精密鋼薄板冷軋等工藝設備更新,提高現有鋼鐵產能利用率;實施鋼鐵原料升級行動,推進由賣鐵精礦升級為銷售球團礦,將球團產量由800萬噸提高至1100萬噸。力爭到2025年,現有高爐生鐵產量穩定在640萬噸左右,新增非高爐冶煉或短流程煉鋼產能200萬噸,鋼鐵冶煉產業實現產值達到330億元。
第三節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二)新能源產業。充分利用豐富的風光水、釩鈦、工業副產物等資源,聚焦新能源電池、氫能、太陽能、風能等重點領域,積極促成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機構在我市建立中試服務基地和概念驗證中心,加快推動氫能及新能源電池產業起步發展,有序開發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搶占“碳達峰”“碳中和”先機。重點創新發展釩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等儲能產業,突破發展焦爐煤氣制氫、綠色制氫及釩鈦儲氫材料等氫能產業,逐步完善儲氫、運氫、加氫等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積極在公共交通、物流運輸、冶金等領域爭取應用示范試點,加快打造綠色經濟氫源基地和氫能基礎設施、設備及應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力爭新能源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新能源及清潔能源產業實現產值200億元。
專欄10新能源產業細分領域重點
●清潔能源產業:按照“集中開發、電網配套、統籌消納”的原則,利用既有輸變電設施就近發展水、風、光互補發電、就近接入消納,擴大太陽能、風能集中開發利用規模,推進分布式和集中式光伏、風力發電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建設,爭取布局建設總裝機2×120萬kw的抽水蓄能電站,開發適宜“引水上山”的調峰儲能電站,加快銀江水電站、金沙水電站建設。力爭到2025年,發電總裝機提升至1000萬kw以上,年發電量達到350億千瓦時左右,產值達到100億元。
●氫能產業:按照“短期突破、逐步完善、長遠布局”的思路,分階段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資源成本優勢,引入有實力的企業加快在低成本制氫、氫燃料電池等方面取得進展,同步以交通物流等領域進行示范應用和基礎配套建設;加快區域氫能產業商業化布局,以引入制、儲、運及釩鈦儲氫基礎材料等核心技術及零部件企業為主,重點加大多元制氫、儲運氫、加氫以及其他領域市場發展,形成輻射區域市場的氫能產業集群;加大氫能全產業鏈構建、基礎配套設施完善、應用市場拓展及成套設備及關鍵零部件開發。力爭到2025年,氫能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公交、物流等領域建成氫能示范應用2個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達到1000輛,制氫能力達到10000噸以上,產值達到50億元。
【氫能產業“兩區多點一中心”發展格局】“兩區”:在釩鈦高新區布局打造氫能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區,在西區布局打造制氫儲氫產業示范區;“一中心”:以氫能應用研究為導向,在攀西科技城布局打造氫能及碳中和技術研發中心;“多點”:以氫能多元化應用為重點,有序推進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氫燃料電池物流車、行業氫能應用等示范應用點。
第四章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第一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西區:以格里坪省級特色產業園區為依托,積極推進省級化工園區認定,規劃建設制氫儲氫、煤焦化深加工、康復輔助器具等產業功能發展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鞏固提升煤及煤化工產業,大力發展釩鈦材料深加工、新能源、綠色循環、康復輔具器具四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新能源形成西區產業能級提升新動能,加快打造鈦終端產品生產基地、攀西試驗區能源基地和全國示范性康復輔助器具生產基地。
第三節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延鏈工程】延伸既有產業鏈條,推動鋼鐵材料向優鋼、特鋼等附加值更高的鋼鐵制造產品延伸,釩鈦產業向大規模氯化鈦白、新材料、關鍵零部件加工制造產品延伸,裝備制造向關鍵零部件、高端成套設備延伸,能源化工產業重點向氫能、新能源電池、精細化工延伸,食品飲料向特色深加工產品延伸;推進電子信息、光電等產業延鏈成群發展,培育發展更多“無中生有”“白手起家”的新興產業。
第六章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一節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汽車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用釩鈦耐磨鑄鍛件耐磨機理研究,汽車零部件成套產品研發和制造能力研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及充電設備、制氫裝備、太陽能發電設備、車載智能裝置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