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籠罩下的車市依然較為低迷,繼“金九”失色后,10月的車市表現也未能達到預期。
在缺芯陰霾籠罩下,車市依然較為低迷,繼“金九”失色后,10月車市表現也未能達到預期。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0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71.7萬輛,同比下降13.9%,相較2019年10月下降7%,10月零售總體不強。今年前10月,乘用車零售累計達1622.7萬輛,同比增長8.7%。
不過,與9月相比,10月車市略有回升,環比9月增長8.6%。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按照車市的傳統走勢,9月份處于三季度末,有沖刺銷量的現象。但由于今年9月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形成了批發零售數據相對較低的情況。9月末芯片供給逐步改善,10月產銷有所回溫。今年車市在芯片干擾下整體呈現出相對比較低迷、平穩的走勢。
“芯荒從二季度開始顯現, 6、7月份是高峰,其中合資品牌受到的影響最大,10月份芯片仍然短缺,但缺口有所收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金九成色不足,供需雙弱,10月份的銷量比9月份略好。但由于車源不足,10月市場表現仍然不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相比,今年乘用車前10月累計增量為12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就增長了157萬輛。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是推動車市增長的主要力量。
今年10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32.1萬輛,同比增長141.1%,環比下降3.9%。前10月新能源車零售量達213.9萬輛,同比增長191.9%。乘聯會方面指出,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現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并拉動車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
10月汽車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6家,包括比亞迪(8.0萬輛)、特斯拉中國(5.4萬輛)輛、上汽通用五菱(4.2萬輛)、上汽乘用車(2.4萬輛)、廣汽埃安1.2萬輛以及小鵬汽車(1.0萬輛)。
從滲透率來看,10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18.8%。按照產業規劃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車占比達20%。崔東樹認為,到2022年如果小型車仍能保持較高的增長,以及一批自主企業的插電混合動力(PHEV)上市,這將帶動整體新能源滲透率提高或將超過20%,提前達成國家2025年20%的規劃目標。
“對于汽車廠商而言,它們會優先保證新能源汽車的供給,當前新能源汽車需求較好,同時企業會面臨雙積分的壓力,因此會優先將芯片資源用在新能源汽車上。”崔東樹對記者表示,由于疫情席卷全球,導致很多汽車產業鏈不完整的國家,在汽車生產時遇到了問題,而且 “芯荒”和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影響巨大。三季度汽車芯片供給的至暗時刻已經走過,原以為10月供給芯片較上月環比有20%的改善預期,可實際環比增長僅有10%左右,因此供給不透明的瓶頸因素仍然存在。
由于缺芯,廠商供貨緊張。從車市整體的庫存方面來看,今年去庫存明顯,近幾個月廠商庫存保持低位。10月末廠商庫存環比下降1萬輛,渠道庫存環比增加7萬輛。崔東樹指出,歷年的10月是建庫存的重要節點,今年的庫存建立較慢,導致年末銷量無法沖刺。今年前10月,廠商庫存減少31萬輛,相較歷年前10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四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2021年1~10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77萬輛,較2020年的缺貨壓力更大。
乘聯會方面表示,2021年,乘用車國內消費受疫情、水災、缺芯、限電等因素的疊加,造成年初預測的銷量與目前預測的銷量存在差異,預計2021年缺芯因素導致汽車市場損失150萬輛左右規模。明年缺芯還將小幅影響市場,明年2月份消費低谷期會成為緩沖階段,而后逐步轉為需求導向決定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