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能源周會議上,為了努力實現氣候變化的目標,東南亞國家正在加快通過擬議的區域電網傳輸可再生能源計劃,試點項目將定于2022年進行。
東南亞國家聯盟,即東盟,提出到2025年實現23%的一次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此外,東盟中的一些成員也在探索碳捕獲儲存技術以減少排放。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副總干事Gauri Singh表示:“我們聽到了一些關于可再生能源投資的非常積極的消息。東盟確實希望到2025年從可再生能源中吸收近四分之一的能源。這是他們為自己設定的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但我認為國際合作和區域合作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將于2022年開始從馬來西亞進口可再生電力,同年晚些時候,東盟的公用事業公司將開始在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電力整合項目下傳輸首批100兆瓦電力,作為區域電網項目的一部分。
東盟電網是1999年首次提出的旨在加強區域能源安全的想法,現在將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傳輸。澳大利亞還計劃向新加坡出口其綠色能源供應。
“由于電力部門占全球排放量的近四分之一,脫碳發電是全球氣候變化努力的核心,”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在講話中說。
幾乎所有發電都依賴天然氣的新加坡計劃到2035年進口高達4吉瓦的低碳電力,約占其總供應量的30%。
新加坡的Sunseap集團和勝科工業SCIL.SI以及印度尼西亞的PLN Batam和PT Trisurya Mitra Bersama (Suryagen) 本周就新的太陽能項目簽署了協議。
盡管如此,許多東盟國家必須解決其發電組合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問題,以實現其氣候目標。
印度尼西亞能源和自然資源部長Arifin Tasrif表示,對于仍然嚴重依賴煤炭發電的國家,碳捕獲存儲可能是減少排放的解決方案。
“東盟地區在某些方面仍然依賴煤電......在設定我們實現碳中和的道路時必須仔細考慮這種情況,并且應該做出重大努力,”Tasrif說。
碳捕獲技術對于印度尼西亞實現其凈零排放目標的戰略非常重要,該國將在 2030年開始使用。埃克森美孚公司XOM.N正在亞洲建立CCS中心,并已開始與各國就二氧化碳的潛在儲存方案進行談判。
可以肯定的是,該地區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監管和大規模投資來升級和連接跨境電網。東盟秘書長林玉輝表示,未來五年東盟將需要至少3670億美元來為其能源目標提供資金。東盟需要改善其投資環境,并擴大其目前的資金來源以實現其能源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