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海愛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旭股份”)連續發布兩則關于簽訂重大采購合同的公告。
其一為下屬子公司廣東愛旭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愛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愛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擬與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簽訂《硅片采購框架合同》,預計合同采購金額約為144.27億元(含稅)。
其二同樣為上述三個下屬子公司,擬與無錫上機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簽署《硅片采購框架合同》,預計合同采購金額約為50.09億元(含稅)。
兩筆合同預估采購金額超過194億元,即便是放在巨額合同頻出的2021年,愛旭股份這兩筆采購也堪稱“大手筆”。在今年光伏產業并不算順利的情況下,愛旭股份為什么會簽下巨額采購合同?是因為業績表現良好嗎?顯然不是。
據愛旭股份在同日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其實現營收43.30億元,創下單季度新高;但是歸母凈利潤為-2206.71萬元,同比下滑109.29%。
前三季度營收為111.98億元,同比上漲78.99%;歸母凈利潤為-0.46億元,同比下滑112.25%;扣非凈利潤為-1.63億元,同比下滑163.30%。
對此,愛旭股份表示,2021年1-9月,受全球疫情、能耗雙控限電政策以及硅料供應緊張的多重影響,公司主要原材料硅片價格年內總體保持上漲態勢,雖然電池片價格亦有所上漲但漲幅不及硅片價格漲幅,導致公司利潤有所下降。
由此可見,愛旭股份在前三季度的經營并不樂觀,甚至還處于虧損之中,那是因為行業地位不高,難以跟龍頭企業抗衡嗎?
資料顯示,愛旭股份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擁有業內領先的PERC電池制造技術和生產供應能力,是全球PERC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目前擁有廣東佛山、浙江義烏和天津三大高效PERC電池生產基地。
根據PV Infolink統計,2021年上半年,愛旭股份電池片出貨量僅次于通威股份,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電池供應商,本身就是龍頭企業。但苦于自身并未布局硅料和硅片業務,疊加今年上游硅片價格大幅上漲,才造成了前三季度的虧損。
但即便如此,愛旭股份也不得不簽下巨額采購合同。一方面是硅料幾乎被硅片供應商和垂直一體化企業鎖定,垂直一體化企業所產硅片幾乎都是自用,同時還跟硅片供應商簽訂了采購合同,在下游組件企業紛紛擴產的背景下,愛旭股份如不及時簽訂長單采購合同,很有可能面臨無“硅片”可用的局面。
另一方面,則是“步步緊逼”的業績壓力。此前,愛旭股份在借殼上市時承諾,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畢后,愛旭科技在2019-2021年度實現的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稅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75億元、6.68億元、8億元。
在前兩年的業績表現疊加下,今年愛旭股份的扣非凈利潤要達到9.3億元才能完成業績承諾。綜合前三季度的業績,愛旭股份在第四季度的扣非凈利潤要達到10.93億元,才能完成業績承諾,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但隨著整縣推進政策如火如荼的推進和全球市場的復蘇,光伏產業迎來了今年的發展小高潮,下游需求大幅提高,這個目標并非完全不可能完成,因此愛旭股份才會在前三季度虧損的情況下,簽下巨額采購合同,全力以赴完成業績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