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正道H600是仰融放的又一顆“衛星”?

發布日期:2017-03-14

核心提示:在日前的日內瓦車展上,一輛來自中國的新能源車型吸引了世界各地媒體的眼球,這輛車搭載了最新微型渦輪發電機增程器+超級電池的
 在日前的日內瓦車展上,一輛來自中國的新能源車型吸引了世界各地媒體的眼球,這輛車搭載了最新“微型渦輪發電機增程器+超級電池”的動力總成,燃燒效率高達40%,設計使用壽命為5萬小時,1萬小時免維護。并運用石墨烯電池技術,解決“里程焦慮”,油電相加綜合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0-100km/h加速時間居然只要2.9秒。
 
 
如此令人心潮澎湃的參數,不禁讓人眼前一亮,但這輛車不是來自中國新能源電池技術領先的比亞迪,也不是來自汽車制造工藝正在不斷精進的吉利或是長城,而是來自于名不見經傳由仰融領導的正道集團。這位曾經“流亡”美國的神秘中國商人,再次回歸汽車界,成為了這屆日內瓦車展爆炸性消息之一。
 
對于造車,這已經不是仰融的第一次,從華晨到09年的300萬輛新能源,再到如今的H600,幾乎可以說是仰融的“三進宮”。當年評論界有一種較為流行的說法:仰融的造車計劃不切實際,因為他更擅長“玩金融”。言外之意,仰融的項目是“純忽悠”。
 
現在,仰融左拐右拐終于還是再一次走上了造車的道路了,這次代號為H600的新能源車型,是否真的是中國汽車制造業的再一次飛躍式升級,還是又一次仰融的造車鬧劇?
難以實現的黑科技
 
石墨烯這三個字近幾年來最多出現的,不是技術類刊物上,不是科技論文,而是在金融類雜志上。每次有消息稱石墨烯技術有所突破,最先產生反應的總是股市,而當熱點過去之后,一切又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依舊沒有能夠大規模量產的成品出現。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所謂的石墨烯電池,都是在鋰電池等電池中通過技術手段添加一些石墨烯,更多還是作為輔助材料的“配角兒”。從事新能源電池研究的不具名行業專家表示:“目前,石墨烯對新能源電動電池的貢獻主要在于,可以提高電池的快充性能,但目前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石墨烯更多都是作為導電劑加進去,倍率性能會好一些。”
 
 
雖然正道集團一直致力于石墨烯電池的研究,但是根據正道集團官網不難發現,現在也只能夠做到石墨烯加入到鈦酸鋰電池中,增加循環使用的時間,并且加快電池的充電時間。正道集團在現階段的主要產品就是基于鈦酸鋰電池的純電動公交車,其電池電量為70kWh,續航里程僅有50km上下,充電速度也僅僅縮短了10分鐘,這對H600所號稱的技術水平而言,怎么看都有“大躍進”的嫌疑。
 
除了石墨烯技術還不成熟以外,微型渦輪發電機也遠遠沒有達到在汽車上量產的地步。早在2009年的洛杉磯車展上,美國頂石渦輪公司就展出過一輛名為CMT-380的概念車。該車型搭載了一臺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作為増程器,最大續航里程可以達到800公里。之后,捷豹在2010年發布了C-X75概念車,與H600一樣是一輛混動車型,這些車型的出現似乎可以看出H600使用的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確實能夠有所作為,但事實真的這樣嗎?
 
其實在C-X75展出不久后,一開始準備量產的捷豹便表示C-X75將不會量產,原因是捷豹并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和能力來解決小排量渦輪發動機和兩臺電動機之間的配合。
 
其實,不僅是發動機和電機配合問題,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還存在很多其他未解決的問題。據發布CMT-380的美國頂石渦輪公司表示:“大批量生產(搭載這種發動機的車型),卻并非說說就可以做到。作為一項新技術新產品,從小批量到大批量需得填入的不僅僅是生產制造上的資金,還有大批量之后,產品的性能是否符合需求的問題。”
 
雖然之前泰克魯斯·騰風也使用了該項技術,但這也是背靠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31所才研發出來。并且關于量產計劃,泰克魯斯·騰風的母公司Techrules的計劃是“在未來幾年,僅小批量生產超跑”。這與正道相比,模式相似,技術大膽,指標靚眼,這樣的巧合頗值得玩味。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選擇全新的動力方式,帶來的是技術、成本、售后維修和消費者接受度等一系列難題。何況,還要面對其他成熟競品的競爭。”
 
不過,仰融曾向媒體稱:“H600已確定在國內落地生產,擁有實力和資質的合作伙伴,以及獨特的商業合作創新模式即將浮出水面。由于研發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投資建廠的時間。”依靠軍方背景研發的項目尚未確定,正道汽車的研發已經落地,并且準備大規模投產,難免讓人疑惑不已。莫非仰融又在“放衛星”?
 
仰融放過的“衛星”
 
在2010年初,仰融注冊的正道汽車,曾與意大利設計商喬治亞羅簽約開發混合動力汽車,也展過出概念車型。當時正道汽車首席技術官表示“該協議的簽署意味著產品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80%”。之后計劃在美國阿拉巴馬基地投產,還提出轟動一時的“83111計劃”——未來8年在中美兩國同時生產汽車,產能300萬輛,產值1萬億元,稅收1000億元,提供10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首款車型計劃在2012年推出。現在7年過去了,此項目便銷聲匿跡了。
 
 
同年,正道與江淮達成協議,雙方有意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及其動力總成等產品方面開展合資合作。在賬面上數字更是令人乍舌,組建的合資公司首期投資總額不少于人民幣20億元,該項目的總投資約300億元,產能規劃目標為未來8年內實現整車100萬輛、動力總成100萬套及1200萬KWH鋰離子動力電池。
 
但是現在,除了網上能找到當初的幾篇文章,能證明這件事的發生之外,沒有任何的規劃、科技、公司和產品出現,當初的300億越來越像仰融放過的又一個“衛星”而已。
 
現在仰融又重新歸來,正道汽車又與致云基金、寧波奉化政府和京威股份合作,投資20億元在寧波奉化政府之行政區域內建立研究中心,進行動力電池及相關正極、負極材料之研究工作,包括石墨烯、電解液、電芯及電控系統。不過巧合的是,2014年8月,正道汽車就已經轉讓了旗下浙江佳貝思綠色能源有限公司75%的股權,而佳貝思則是正道集團主要從事制造鋰電子動力電池及動力電池組。
 
事實上,早在2009年,當仰融高調對外宣稱要踏足汽車制造業時,便確立了進軍新能源汽車的路徑。但是幾年下來,除了合資、并購、出賣子公司等動作外,其實幾乎看不到任何關于仰融造車及其新能源汽車的痕跡。
 
然而看得見的,只有正道汽車的大幅虧損。根據2012~2015年的年報顯示,正道汽車連年虧損,業內分析認為,令正道集團存活到現在的,不是其優異的產品性能和正確的市場預估,而是仰融高操的資本騰挪手段,讓正道汽車活到了現在。
 
 
正道集團前身是成立于1982年的香港歡樂天地公司,1999年仰融通過換股方式接管。2000年10月,他將此上市公司更名為圓通科技控股公司。其后,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重組,至2008年2月更名為遠東金源集團,兩年后更名為正道集團,而在所有的這些變換中,都沒有與汽車產業有任何的關系。
 
這次正道與賓尼法利納的合作展出概念車,可以說是7年前與喬治亞羅簽約開發混合動力汽車的翻版。一業內人士對于2010年正道的概念車曾表示:“實際上概念車這個東西做起來并不困難,簡單說就是木工活,做個殼子搭上輪子就出來了,只要有錢,外包就完全能實現。這和實車之間的關系并不大,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
 
7年前沒有做到的事情,通過7年來的虧損和金融手段,現在仰融就能做到了嗎?如果僅通過收購幾家公司和與幾個大學簽約就能造出技術領先世界的車型,那幾家大的汽車集團恐怕是都要倒閉了。
仰融突然之間出現在日內瓦車展上,造出了技術領先世界的車型,確實讓人驚嘆,也不禁深思仰融的再歸來到底是為了什么?是再放一顆“衛星”向世人證明他的存在感,還是要腳踏實地干事了?
 
對于這位十分有爭議的人,更多的人對他的印象或僅停留在“曾經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長袖善舞的資本狂人”,而他的身份問題、融資方式、造車資質的獲取、造車技術等方方面面都是為外界質疑的要點。對于造車來說,已經連連放衛星的仰融,還能取得資本市場的信任嗎?

 
 
[ 行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