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大唐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陳進行。陳進行對電力結構性變化、煤電產能是否過剩、清潔能源發展等問題進行解答。
重新認識電力結構性變化
記者: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已經使我國電力結構發生了變化,您怎么看火電和新能源的協調發展?
陳進行:今年我帶來的提案就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重新認識我國電力結構性新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
我國原來的電力結構是以火電、水電和少量核電構成,現在隨著新能源的加入及大力發展,使得我國電力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必須深刻認識這種結構變化對能源電力行業帶來的影響。這其中有機遇,也有挑戰,關鍵是要看怎么去認識、怎么去把握,找到規律,主動適應,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中發揮新的更大的作用。
比如講,原來發電利用小時數是衡量電力工業的重要指標。但現有電力結構與原來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量開發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屬性與火電、水電大為不同。新能源具有間歇性、季節性,而且與需求側不對稱,這意味著火電需要承擔著更重要的責任。
一方面,火電要給新能源“讓路”,即新能源能發電時,火電要讓位于新能源優先發電。另一方面,火電還要發揮“兜底”作用,新能源不發電時,如果有需求,火電就要頂起來。在這過程中,火電發揮了比原來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原來火電僅是保供應,現在還要承擔“讓路”和“兜底”的雙重責任。這就需要火電在未來發展中不僅要更安全、更可靠,而且要更清潔、更高效、更靈活。
化解煤電過剩風險
記者:國家在提“三去一補一降”,煤電領域如何保證理性發展?
陳進行:現在煤電產能還不能肯定地講“過剩”,只是存在過剩的風險,需要化解這種過剩風險。因此下一步,一是要有序發展,不能片面追求規模、盲目發展,而是有組織的統籌協調好各種電源比例;
二是要科學發展,推動高科技含量裝備的發展,比如在提案中,我提出,要壓掉小的、陳舊的、排放高的、能效低的機組,也要推動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低排放的機組發展,這對提高我國電力科技水平、節能減排水平大有好處,而且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
這就是“換水法則”,要維持好魚缸內的水質、維持好這個生態,就要經常放掉差的水,同時要補進好的水。對電力行業而言,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清潔高效能源,一方面火電要注重科技含量的提升,發展一批具有較高科技水平的清潔高效機組。為此,我的第二個提案就是《全面實施能源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能源行業裝備科技含量》。
關心電力市場有序競爭、“一帶一路”建設
記者:為什么會提出《規范電力市場建設,促進公平有序競爭》這個提案?電力市場無序競爭會帶來什么負面影響?
陳進行: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市場體系、競爭機制正在逐步建立。但是,一些不規范的現象也隨之不可避免地出現,個別地方的無序競爭給行業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這些問題與改革初衷不符。
如果任由無序競爭繼續存在,不僅會影響電力市場正常健康發育,也會嚴重侵蝕發電企業利益,不利于電力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穩定運行,也必然是不可持續的。國家有關部門要完善規則細則,使競爭變得有序,要發揮各級政府的調控和監管作用,在有序中放開,在競爭中促進電力科技進步和節能減排水平,提高能源資源整體配置效率和效益,真正構建一個公平有序、良性發展、多方受益、健康可持續的電力市場。
為此,在這個提案中我提了三點建議:
一是抓治標,切實消除個別地方有關部門過度行政干預和市場運行不規范的問題;
二是抓治本,督促指導地方政府建立正常的合法合規、公平競爭、多方受益的市場規則;
三是抓監管,盡快出臺強化市場監管的專門文件及其配套實施細則,加大對電力市場、交易機構、交易行為等方面的統一監管力度,促進市場規范建設、有序運行、健康發展。
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
記者:大唐集團在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現在的發展情況如何?同時談一下您對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看法?
陳進行:我們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目前是32%左右。如果按照“非水”口徑統計,主要是風電和光伏,接近14%。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清潔能源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新投產裝機62%為清潔能源,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為53%,如果按照“非水”口徑統計接近29%。今后還要大力發展、加快發展。
實行配額制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國家政策、宏觀調控,讓燃煤機組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讓新能源更好更快地發展。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
一是要著力提高對新能源在節能減排中作用的認識;
二是要有相應措施來確保新能源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棄風、不棄光;
三是要建立相關政策機制,調動起企業自覺性、積極性,讓企業真正愿意主動發展新能源;
四是要讓化石能源機組特別是煤電機組保持合理的效益水平,使之有能力更好地發揮好“讓路”和“兜底”作用。
記者:關于非化石能源的消納問題,您有什么建議?
陳進行:在這方面我準備2個提案,一個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提高非化石能源消納能力》,一個是《加快提高發電智能化水平,推動智慧能源體系建設》。
這些年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展迅猛,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也調動了央企、各投資企業的積極性,因此新能源的建設發展不成問題,但消納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全國的風電、西北五省區的光伏、川滇地區的水電都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棄風、棄光、棄水問題比較突出。
因此,要在國家層面加大研究和投資力度,通過落實相關規劃、建設送出通道、完善替代機制、推進科技創新以及提升發電環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盡快提高非化石能源消納能力,讓這些寶貴的能源資源發揮好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綠色發展。
火電排放指標都過關
記者:針對北方地區的霧霾問題,國家鼓勵清潔供暖,并出臺鼓勵措施來推動熱電聯產機組,您怎么看?
陳進行:霧霾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有報告指出,霧霾成因主要是五個方面,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是燃煤、燃油。
有人說火電影響了大氣質量,其實并不完全是這樣,煤炭的分散燃燒,即散煤燃燒才是造成大氣污染的真正原因。散煤燃燒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進大氣中。火電是集中燃燒,排放經過嚴格的處理,并接受嚴格的監管。我國有著世界上最嚴格的環保標準,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都達到甚至低于該標準。我們的燃煤電廠做到24小時監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將發電廠的環保指標同步實時在傳送到二級公司、集團公司以及環保部門、電網調度部門,各項環保指標都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打好藍天保衛戰”提出要減少散煤用戶,“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全部淘汰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就是要變分散為集中、集中治理。
目前,北方地區在地級市以上基本做到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但多數縣級以下城市還沒有集中供熱。但是縣級人口城市人口占比很大,用能用熱需求也很大,如果不做排放處理,后果是很可怕的。直觀數據是,燃煤在不作處理的情況下是二氧化硫排放為每立方米2200毫克,而經過裝置處理之后則是十幾毫克,相差100多倍。因此,散燒煤一定要治理,特別是要加快縣級城市熱電聯產或熱電冷多聯產的發展步伐。
記者:對煤電的超低排放改造,是否意味著造價高的燃機會迎來發展利好?就經濟性而言,燃機是否比燃煤機組更具優勢?
陳進行:燃機擁有強大生命力,發展燃機主要是看我國的天然氣供應如何。燃機的優勢在于不經排放處理環保就能達標。
盡管燃機沒有排放處理這一環節,但是燃機的造價還是高的,主要是運營成本高,我們的燃氣主要產自西部地區或依賴進口,價格偏高,而煤電價格要低于燃機、光伏、風電價格。現在燃煤機組的環保處理技術應該說是成熟的,在國際上也是領先的。在我們大唐集團,所有燃煤火電機組都達到了地區排放標準,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所有機組全部實現了超低排放,各項指標優于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