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第四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召開,以“把握全球變革趨勢 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從全球汽車行業變革,特別是電動化、智能化發展給汽車產業帶來的影響,探究我國汽車產業下一步發展戰略和措施,從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以及充電設施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推進市場有序進行。


綠色發展是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劉寶華認為,在能源領域,要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占比,這一點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近年來,國內外清潔能源發展十分迅猛,新增的發電裝機當中2/3是清潔能源。
去年一年,中國全年新增煤電不到3900萬千瓦,今年仍將嚴格控制煤電的發展速度,更加注重煤電的超低排放和清潔能源發展,總體講就是,煤電發展清潔化,清潔能源發展規模化。而電動汽車的發展需要國家在政策、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電池技術和充電便利程度是推動產業爆發的關鍵所在,充電基礎設施是電動汽車推廣的重要保障。
劉寶華認為,要進一步規范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加快推進標準統一。組織各充電運營企業加快統一充電接口標準,繼續組織組織汽車充電兼容測試;要組織開展課題研究,積極跟蹤國際充電技術發展趨勢;加強平臺建設,組織開展充電設施監控平臺建設經驗交流,推動充電基礎設施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強行業培訓宣貫,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大力支持下,組織舉辦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高級研修班,培訓來自運營企業、行業聯盟、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的學員,組織開展培訓;多開展國際交流,組織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與日本、德國、挪威、美國等國的重點企業和行業組織開展交流互動,跟蹤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借鑒國際先進經驗。
截至去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是2014年底的14倍。劉寶華表示,要加快推進規劃落實,明確各類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及社會公共停車場中充電設施的建設比例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同時,加快組織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體系。
目前,我國居住地建樁問題明顯緩解,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私人專用充電樁24萬個,均為交流慢充;單位內部充電設施建設速度加快,按照國家相關要求,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應當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中央國家機關已建設充電樁824個,示范效應明顯;公共充電樁建設穩步增長,截至去年底,我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21萬個,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分布相對集中于京津冀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區域車樁比進一步優化,截至去年底,全國車樁比約為3.8:1,其中,北上廣等地區情況較更好。
雖然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較快,但行業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一是充電設施平均利用率相對較低,二是充電設施運營企業在整體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三是充電設施總量雖然較大,但技術水平依然偏低,四是充電運營企業眾多,手機應用程序較多,運營商平臺數據“互聯互通”水平有待提升。
劉寶華明確,隨著新能源汽車加速推廣應用和動力電池升級換代步伐加快,更加迫切需要提高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下一步,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和相關的企業,突出抓好充電基礎設施創新發展。
要支持探索創新充電商業模式,借鑒歐歐等國外的先進經驗,督促車企深度參與充電運營服務,推動充電運營商與新能源出租車、網約車等企業加強合作,提高運營效率;加快推動先進技術研發,瞄準標準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加快柔性充電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充電服務平臺整合發展,積極發揮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等行業組織的作用,實現國家電網、普天新能源、特來電、萬幫等龍頭企業平臺數據共享,加快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整合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充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