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空軍參謀部、江蘇省公安廳、中國民用航空江蘇安全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維護公共安全的通告》,對“黑飛”行為進行嚴管,對“黑飛”必要時予以直接擊落。
今年上半年以來,多地頻發無人機擾航事件。除了江蘇,成都、重慶、福建、廣東等地都發布了相關監管措施。
最近幾年,無人機產業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亂象。監管新規的密集出臺,將更好地規范無人機使用和無人機產業。7月18日,作為占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70%以上市場份額的無人機代表企業,大疆在深圳舉辦了其首場無人機科普活動。大疆安全技術總監王庶表示,無人機規范以后,行業一定會向上發展。大疆將承擔起無人機科普任務,接下來在全國更多城市舉辦科普活動,提升用戶安全飛行觀點。
各地推出階段性監管措施
快速發展的無人機行業暴露出標準缺失、安全監管等方面的問題。
5月,中國民航局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自6月1日起,民用無人機的擁有者須按要求進行實名網絡登記。
此外,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了過渡時期嚴管措施。以廣東為例,7月3日,廣東省發布的《關于加強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提出,8月1日起,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使用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管理規定,履行適航資格、飛行資質、計劃申報等相關手續,并劃出了大片禁飛區域。大疆安全項目負責人黃志聰認為,接下來更多省份會出相似的規則。
“做無人機第一天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樣的情況一定會發生。” AEE一電航空副總經理羅忠慧說。
全球鷹(深圳)無人機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景兵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密集制定的無人機安全管理辦法,原本缺少法規支持、沒有行業標準、缺少產業政策扶持的無人機行業需要有時間適應。
在羅忠慧看來,無人機會引發事故的原因:一是因為操作不當;二是無人機的技術問題。“目前,飛行器的安全性已經很高,使用者正常操作出現問題的概率很低。”他認為,首先應該將規則細化,不應該僅從重量角度進行區分,應該考慮的是飛行器的潛在傷害大小,這可以從飛行距離、飛行區域、飛行高度多個維度進行評判。潛在傷害低于某一標準后應放松監管,釋放給用戶以及整個行業更多的空間;第二則是需要長期的科普。讓大眾了解到無人機就是一個生產力工具,如同手機一樣是身邊、隨手可得的技術工具,不應該妖魔化;第三,需要更低門檻的培訓。
深圳現有300余家民用無人機生產商,已經成為國內無人機企業聚集地、產品生產基地和外銷出口基地。羅忠慧告訴記者,現在企業測試要到很遠的地方,比如海邊,這樣成本很高,也不利于統一管理。他建議,深圳大量無人機廠商有測試的需求,呼吁政府提供公共區域進行測試。
主攻行業無人機的智航無人機公司董事長助理王曉亮認為,監管長期來看是利好的,以前都是黑飛,現在工業無人機應用可以用正常渠道報備,清除了一些安全隱患。他也指出,實名制在推行落實上,細節需要完善;當前的空域審批流程不夠清晰;此外,無人機監管是一個涉及多部委的交叉的綜合問題。比如,工信主要是標準制定,民航局主要是跟實名制和機場禁飛區劃定,空管委是談空域開放,未來對接管理部門需要統一。
大疆安全技術總監王庶還指出,四旋翼飛行器之外,市場上目前存在一種形式航模的“固定翼飛行器”,他的飛行距離更遠,高度更高,加裝不具備禁飛區設計的開源飛控系統后,會對空域安全形成巨大威脅。兩者都被冠以“無人機”之名,但使用場景和安全性相去甚遠。
可能成為“第二個高鐵”?
對于當前的監管,黃志聰認為,統一監管還沒有明確的時候,各地的嚴管是階段性的。“行業如果要發展,至少從飛行時間、飛行架次、飛行人數來說是正比例的上升。可以預期未來的狀態和現在的全面監管是不匹配的,未來監管比較規范之后,申報的嚴格會有所放松。”
“大疆倡導以技術主導加有效的行政監管。”黃志聰說,無人機在空中飛行、自由度很高,很難被發現,所以說要用技術手段去監管。行政上,對于廠家端來說,希望大家配備相同電子地理圍欄技術,這需要政府去主導。用戶端來說,實名制和明確禁飛區等游戲規則的設定需要政府推進。
余景兵介紹,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已經在深圳發改委立項三項無人機通用技術標準,并對外發布了第一版,企業已經在普遍引用;上個月八個部委發布了《2017-2018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其中計劃制定300多項無人機標準。王庶表示,希望能優先地考慮安全相關的標準。
“希望未來無人機能按照汽車的思路管理,管人、管審定、管交規(運行)。無人機是一個空中會飛的機器人,作為飛行平臺,搭載不同的任務載荷,可以用在各個領域代替人工作業,成本低,風險小,更安全。相對的飛行自由未來肯定會實現,前提是無人機安全管控技術、無人機智能避障技術更加成熟,無人機法規更加完善。”余景兵表示。
羅忠慧認為,目前的政策會對消費級無人機在國內的銷售造成一定影響,“影響會有半年的滯后期,到了明年上半年應該就會釋放出來”。
“中國民用無人機終將不依賴于國外技術,必將是中國的第二個高鐵,引領全球無人機產業,三年后產值將達千億級規模,五到十年后將是萬億級產值。”余景兵表示。上半年無人機出口量增長了93.4%,如同高鐵一樣,中國的無人機產業依賴自主創新能力正在引領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