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論吉利李書福收購寶騰股權的十大風險

發布日期:2017-06-26

核心提示:6月23日,吉隆坡,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簡吉利集團)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下稱DRB)簽署最終協議,收購DRB-HICOM旗下寶騰汽
         6月23日,吉隆坡,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簡“吉利集團”)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下稱“DRB”)簽署最終協議,收購DRB-HICOM旗下寶騰汽車(PROTON)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

         寶騰想得到什么?

 

         此前,經過談判、試探、中止、重啟等一連串復雜過程,吉利集團終于在5月24日簽約收購建于1983年馬來西亞唯一的整車企業寶騰49.9%的股權,以及寶騰旗下路特斯(蓮花)51%的股權。

         收購馬來西亞“一汽”的簽約儀式規格很高。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國際貿易與工業部第二部長黃家泉、財政部第二部長佐哈里、馬來西亞中國特使黃家定、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吉利集團總裁安聰慧、DRB-HICOM集團董事長哈吉·莫哈末卡米爾、DRB-HICOM集團總裁薩義德出席了簽約儀式。

         寶騰鼎盛時期曾占馬來西亞國內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但是近年來寶騰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寶騰已多次接受政府注資。交易預計將在3個月后完成交割。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將在全球范圍內遴選寶騰核心管理團隊成員,新的管理團隊上任后將與現有團隊完成對接,確保寶騰業務運營正常推進。

         寶騰汽車發言人表示起初有23家公司投標收購寶騰汽車,隨后篩選至5家,最終吉利集團勝出。選擇吉利的原因有如下三點:

         1、寶騰汽車可以獲得吉利的先進產品及科技化技術,如大屏、中控智能化等功能。

 

2、寶騰可以進入更多東南亞市場以及中國市場,同時寶騰也將成為吉利全球右舵車型的生產基地。

3、寶騰工廠有望生產沃爾沃車型,并可以通過吉利全球設計研發中心進行人才交流,學習更多技術。

         李書福收購的寶騰會成為手中的一只燙手山芋嗎?

 

         先看看雙方的表態——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寶騰是馬來西亞的國寶級品牌,是馬來西亞民族自豪感和工業精神的象征,我們希望通過協同合作,使寶騰成為馬來西亞市場第一和東南亞市場前三的領軍品牌。對于路特斯而言,我們將增加新產品的投放并且擴大產量規模,充分釋放它的品牌魅力。2020年吉利控股集團的產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寶騰和路特斯的加盟,將為吉利進軍東南亞市場帶來產業協同的基礎,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全球化布局,為實現2020年的目標提供有力保障。在‘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下,基于尊重、適應、包容與融合的價值理念,我們有理由期許一個共同的、美好的未來。”

 

DRB-HICOM集團總裁薩義德表示:“吉利控股集團是我們正確的合作伙伴,吉利、沃爾沃、倫敦出租車等知名品牌的成功經驗證明了吉利控股集團的跨品牌國際化運營能力,以及其對合作伙伴的尊重和支持。有了吉利幫助,寶騰能大幅提升設計研發能力和產品品質,加速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在東南亞市場搶占更高市場份額。同時寶騰也可以為吉利進入東盟及右舵車市場提供有力支撐,我們雙方一定會攜手共進,開創積極美好的未來。”

         寶騰出售旗下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權給吉利,這也意味著吉利將獲得這家前英國著名跑車制造商的控股權。其中,吉利收購寶騰花費4億6000萬馬幣(約合7.3億元人民幣),收購蓮花花費5100萬英鎊(約合4.4億元人民幣),共計花費11.7億元人民幣。

         自吉利2010年以15億美元收購沃爾沃之后,此次收購是吉利的又一筆大交易。李書福表示:“吉利收購寶騰之后,首要任務就是實現兩個品牌的扭虧為盈,以及為寶騰和蓮花兩個公司提供可持續發展能力。”

         對于吉利的收購行為,為何馬來西亞表現出最終的熱情,而吉利也在彰顯其走出去、賺一把的姿勢,但是大手筆并購的背后,潛在的風險,不能不提個醒:

         首先,寶騰汽車雖然曾占據馬來西亞車市的重要份額,但由于廉價進口汽車的激烈競爭,寶騰在2016年賣出7.2萬輛車,僅占馬來西亞市場12%的份額。其子公司蓮花汽車也在2016財年虧損了2760萬英鎊(約合2.48億元人民幣)。所以,寶騰汽車說到底是產品不佳、虧損嚴重的爛攤子。

         其次,吉利收購寶騰無疑是想借收購進一步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并借寶騰通過“技術換市場”“資本換市場”打入東南亞市場。然而,東南亞市場潛力有限,經濟發展不溫不火,而政治因素困擾外資企業。標準普爾提醒:馬來西亞存在即將到來大選的政策不確定性,這次收購也遭到反對黨的強烈反對:“這次交易后,寶騰將失去路特斯,同時欠政府15億令吉,那么吉利會支出49.9%的費用嗎?”因為不會,讓反對黨大為光火。

         第三,寶騰和路特斯都亟須大量資金注入,吉利必須要準備好為新品牌、新工廠、新的車型研制計劃提供資金。而馬來西亞首相拿督斯里納吉·阿都拉薩明確表示:未來寶騰將不再依靠政府,通過通力合作,寶騰將再次復蘇成為馬來西亞值得驕傲的品牌。去年,寶騰已經獲得了15億林吉特(約合3.382億美元)的政府救助金,今后寶騰再找政府要錢,恐怕不容易,因為包袱已經扔給了吉利。標準普爾預測,馬政府將會繼續施行謹慎的預算和經濟政策,直至2020年。

         第四,吉利共花費7.39億,其中現金2.713億,博越平臺估值4.63億。 為什么馬來西亞政府給予寶騰的研究補助金為11億令吉,但吉利收購寶騰49.9%的股份卻低于2億令吉,表面上吉利賺了。但是,別忘了寶騰仍將欠政府貸款15億令吉,以及據估高達32億的政府軟貸款需要償還。吉利收購寶騰的股份后,吉利等將會分擔一半的損失,并分擔貸款負擔。

         第五,寶騰是家嚴重依賴政府的企業,未來嚴重依賴吉利,還等著吉利將暢銷車型拿過來生產。首款導入寶騰生產的吉利現有產品將會是在中國銷售良好的SUV車型博越。如果博越在東南亞受到市場歡迎,雙方還能愉快相處。如果這些車型在新市場推廣遇阻,寶騰的閑置產能無法有效利用,吉利裁員,馬政府勢必出面干涉。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

         第六,吉利可能忽視了91歲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的影響力,曾在1981年至2003年任馬來西亞總理,任期長達22年。汽車有文化的出品人曾在世紀之初專訪過這位政治強人,國際政治碩士畢業的出品人出于興趣對其進行過長期觀察——馬哈蒂爾是個典型的心口不一的政客。他臺上說歡迎中資來馬,臺下就做出損害中資利益的大動作,污蔑中資“搶走本地人飯碗”。(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馬來西亞累計對華投資74億美元,而中國對馬投資僅為27億美元。在如此懸殊的貿易逆差下,馬來西亞現任政府盼望中國企業來收購,也是一項政績工程。)

         今年1月6日,馬哈蒂爾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題為“FDI”(外國直接投資)的文字,其中提到,“連外國人拿錢來馬來西亞買地、發展城鎮、住在這里都算是FDI”。“這根本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最寶貴的土地將被外國人擁有并占據,簡直就是外國土地。”

         一定意義上,馬哈蒂爾是馬來西亞政治強人,甚至也是寶騰汽車之父。馬來西亞國家汽車發展計劃在1979年由時任總理馬哈蒂爾提出,1982年獲得內閣通過,1983年寶騰汽車公司成立。1985年,馬哈蒂爾啟用沙阿蘭工廠。他把公司生產的第一款型號命名為“寶騰Saga”,說這款汽車“不僅僅是一款質量上乘的汽車,它還是馬來西亞民族尊嚴的象征”。沙阿蘭工廠由日本三菱公司提供生產設備,而這些設備大部分十分老舊,最開始這款汽車只是三菱公司一款汽車的貼牌產品。但盡管如此,這款汽車仍然獲得當年馬來西亞“年度風云人物”的稱號——馬來西亞可能是第一個把這種榮譽頒給一款汽車的國家。到1986年,寶騰汽車在1.6L排量以下的國內汽車市場占據64%的份額,產品供不應求。不過,此后寶騰在把汽車賣到美國的過程中出現了波折,馬哈蒂爾宣布要把這款汽車賣到美國去,并遭遇失敗。

 

1993年,推出數款新車的寶騰公司增加了國內市場份額,并開始進軍歐洲市場,特別是英國。1990年代后期,外國經銷商開始拋棄寶騰汽車,這個品牌對于顧客來說就是質量差的代名詞。1996年寶騰公司收購蓮花汽車品牌,進入高端賽車領域,自身品牌形象得以提升。2010-2015年寶騰汽車銷量出現跳水,在2012年實現私有化。2015年寶騰汽車獲得政府批準的12.5億(約合2.84億美元)軟貸款,并要求:找到一個外國合作伙伴。

         第七,吉利盡快對收購股權進行簽約有個重要考量,就是馬來西亞的大選(馬來西亞大選每五年舉行一次,第13屆大選在2013年舉行。因此,馬來西亞最遲要在2018年舉行第14屆大選。——汽車有文化注)。目前,反對黨是對中資投資的堅決反對者,現在反對黨拿執政黨大力引進中國投資說事,其政治目的非常明確。馬來西亞大選原本將于2018年7月舉行,但現在有些傳言說會提前到今年。敏銳的吉利人自然不想好事多磨,在現任政府任上盡快合作。但是,這種匆忙簽約,會否更重視戰略意義的重要性而忽視了盡責調查,不得而知。

         第八,雖然馬來西亞政府通過優先股認購等對寶騰進行了扶持,但競爭力依然未能恢復。因為其仰仗作為國民車受到的優待,懈怠了技術和品牌的提高,而內部管理的混亂也成為吉利棘手的難題

         不要以為吉利收購寶騰股權以后,只要導入新車,加強管理就萬事大吉了,其實,寶騰是被自己打垮的,也是被國內兄弟車企擊敗的。同為馬來西亞國產車企業——北鹿大(Perodua)靈活地引進了合資對象大發工業的技術,推出了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車型。在馬來西亞國內以36%的市場份額登上榜首,遠遠甩開了寶騰。

         寶騰還是人家的

 

         此外,吉利未能絕對控股,這是未來的隱患。吉利雖然是第一大股東,而國民投資和DRB等股東都與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有消息稱DRB董事長賽莫達依靠政府訂單發家,后兩者很容易聯合起來。因為寶騰未上市,因此不存在分散的個人持股。50.1%的股權方一旦聯合起來,吉利在董事會里的地位將遭遇挑戰,變得不穩固。

         這也是大馬一再要求保有控制權的理由。如果愿意,隨時可以掣肘吉利的任何決定。在中國投資的跨國車企,根本不受等股比的制約,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技術核心資產擁有絕對自信。吉利這幾年技術積累不錯,算是實現了正向設計。但是否擁有更多的控制力將決定吉利未來的興衰成敗。因為在合資企業中,技術和控制力能贏得最大的話語權。

         不樂觀的是,吉利可以對沃爾沃施加強大影響(雖然也要考慮政府和工會訴求),但在寶騰的運營上,吉利并未掌握絕對話語權。這是否構成阿克琉斯之踵?還不得而知。在無關稅的有利條件下,吉利的產品能否在東盟國家立足,這才是收購案成功后的關鍵因素。

         多品牌戰略,吉利的管理能力能駕馭嗎

 

         最近,上汽通用20周年,其多品牌戰略受到分析人士的熱捧。在2005年,上汽通用在擁有別克、凱迪拉克品牌后,導入雪佛蘭品牌,正式開啟了與眾多合資汽車企業單品牌運營與眾不同的多品牌運營戰略。

         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多品牌運營戰略下,如何做到品牌、產品以及營銷的差異化是極其有難度的。而上汽通用崛起速度之快,令人側目。深究其原因,“多品牌,全系列”的市場策略功不可沒。

         固然,這幾年自主車企競爭力越來越大,中國自主品牌的龍頭長城和吉利分別在2016年開始布局高端市場,開創自己的高端品牌。吉利汽車旗下全新品牌LYNK&CO的首款SUV車型或在2017年第四季度上市。正如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的說法,“Wey的使命就是讓中國豪華自主品牌SUV走向世界,終結國外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利益壟斷”。相信吉利的權力核心也有將領克帶向世界的想法。所以,吉利制定的產品策略賣點是在沃爾沃的CMA平臺上,主打國際化背書。按李書福的部署,領克品牌的定位高于吉利、低于沃爾沃,將來的車型將直接對標豐田、大眾等主流汽車。以此來看,吉利新品牌的預售價格應該不會低于15萬元。但是,無論是從國際環境,還是國內消費習慣,吉利領克和寶騰都必定困難重重。

         目前看來,李書福希望吉利、沃爾沃、領克、寶騰、蓮花……在吉利版圖中扮演重要的多品牌戰略,而吉利品牌下的產品線布局呈現全系列的趨勢。

         在此,汽車有文化認為,多品牌策略要根據吉利的目標市場的不同利益分別使用不同品牌的品牌決策策略。在吉利看來,多個品牌能較好地定位不同利益的細分市場,強調各品牌的特點,吸引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從而占有較多的細分市場,甚至國際市場。

         這看上去很美。但是吉利的“如意算盤”需要注意什么?

         汽車有文化認為,多品牌比統一品牌的管理難度要高得多,因為各品牌之間要實施嚴格的市場區分,具有鮮明的個性,且這些個性還要足以能吸引消費者。企業實施多品牌的最終目的是用不同的品牌去占有不同的細分市場,聯手對外奪取競爭者的市場,如果品牌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就等于自己打自己,毫無意義。

         雖然上汽通用三大品牌覆蓋了從經濟型車到高端豪華車的全系列主流市場區間,并在每一個市場區間都有代表性熱銷產品。不過,隨著中國市場細分,消費者的偏好多元化,上汽通用面臨的市場壓力不容小覷。

         因為推行多品牌策略的必要條件包括資金、技術、管理、服務、價格、渠道、形象等,而上汽通用正是在具備一個方面和多個方面的相對優勢后,陸續推出品牌,從而謀求了更大的市場份額,拉大了與其它品牌的距離,成為行業領導者之一。那么,多品牌的吉利是否占據巨大市場優勢,資金、技術、管理、服務、價格、渠道、形象能否匹配?

         所以,李書福坦言,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將依法、合規地協同發展,盡最大可能地參與內部資源共享,減少重復投資,遵循相互合作、內部協同和效益最大化機制,同時又必須確保寶騰及蓮花兩個汽車公司相對獨立地發展和運營。

        “面對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和無情的市場壓力,我們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寶騰和蓮花的復興并非坦途,更不會是一日之功。”李書福最后說。


 
關鍵詞: 吉利 李書福 寶騰
 
[ 財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