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內蒙古赤峰烏套海風電場,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應用自主研制的新能源發電寬頻阻抗測量裝置,完成了新能源機組結構化建模寬頻阻抗實測。本次實測獲得的寬頻阻抗數據為開展新能源機組結構化電磁暫態建模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針對新能源基地寬頻振蕩風險日益增大、缺乏有效現場實驗手段及仿真模型等問題,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持續開展攻關,提出了基于多逆變器經耦合變壓器級聯的新能源機組寬頻帶測量拓撲結構。該院科研團隊攻克了背景電網、測量與被測單元強非線性耦合數據解耦技術,自主研制了頻帶覆蓋寬、電壓等級高、被測對象容量大的新能源發電寬頻阻抗測量裝置。該裝置可以實測新能源機組的正、負序阻抗,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新能源機組結構化建模和新能源寬頻振蕩問題的分析與抑制,為解決新能源機組電磁暫態建模難題提供了新思路,為現場驗證寬頻振蕩改造實效提供了新裝備。
8月2日,新能源發電寬頻阻抗測量裝置被送至赤峰烏套海風電場。中國電科院與內蒙古東部電力科學研究院組建聯合阻抗實測攻堅團隊,高效完成了設備吊裝、接線、絕緣耐壓、弱電調試工作,將設備接入測試電網,完成與待測機組的電氣連接。7日16時42分,新能源機組結構化建模寬頻阻抗現場實測正式啟動。新能源發電寬頻阻抗測量裝置在近3小時內向新能源機組自動注入2~1000赫茲擾動電壓。擾動注入結束后,該裝置完成錄波,成功輸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不同工況下的新能源發電機組正、負序阻抗曲線,現場阻抗實測順利完成。
此次實測的成功為解決大規模新能源基地寬頻振蕩問題,提升新能源基地并網穩定性及送出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