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楚能新能源與中科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共建楚能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江夏基地舉行,雙方就新型電池材料聯合技術開發、學術交流、資源共享、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據悉,楚能創新研究院是首家中科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華中地區的共建單位。新材料的創新將成為楚能新能源與中科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合作的主攻方向,重點將在高性能關鍵材料和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提升上,以及正極、硅負極、補鋰材料的性能上進行提升,在制造工藝上進行改善,在快充、長循環、固態電池等核心領域上實現技術突破。楚能新能源董事長代德明還重點介紹了其即將發布的新一代自主研發的儲能電芯,較上一代能量密度提升了13%,同時搭載了業內獨創的“浸默”電池安全系統。

鋰電池作為國家新能源產業的主要載體,其技術進步和性能領先直接決定了國家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在動力電池方面,一是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是解決消費者里程焦慮的關鍵,在減小電池包體積和重量的同時延長續航里程。二是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能是解決消費者安全焦慮,電池的安全性已經從單體安全轉向整體性和系統性安全。
在儲能電池方面,成本和電站的安全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是降低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從電芯單體到儲能系統的安全也是儲能行業發展創新的重點方向。
楚能新能源與中科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將在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等技術領域實現突破,通過材料體系的研發創新突破磷酸鐵鋰電池在能量密度上的天花板,同時大幅度提升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鋰離子電池材料團隊負責人、博士生導師黃學杰對楚能新能源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表示,掌握材料就是掌握未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材料科學”首次被評進入ESI前1%,標志著實驗室科學科研水平進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實驗室目前在第三代動力電池核心技術——高電壓鎳錳酸鋰材料的技術攻關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希望下一步著眼前瞻布局和創新發展,積極探索關鍵性、先導性技術研發與應用。
此次簽約揭牌,標志著雙方正式結成長期、全面的合作伙伴關系,為加速產學研創新成果轉化,推動新型電池材料技術攻關建立堅實的橋梁。未來,楚能新能源利用都市圈發展的戰略地位和技術創新優勢,致力打造成為湖北本土最大的新能源民營企業,為湖北省構建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