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間,盛新鋰能發布公告稱,全資孫公司盛澤國際收到加拿大創新、科技和經濟發展部的有關通知,盛澤國際應在通知簽發之日起90日內放棄投資,包括其在投資項下的權利,并必須直接或間接停止為促進投資而進行的所有商業活動。
消息面上,當地時間11月2日,加拿大工業部發出了一份聲明,要求盛新鋰能、藏格礦業、及中礦資源三家在加拿大投資鋰礦的中國企業退出此前在加拿大上市鋰企的投資。
而在海外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本土鋰資源的戰略性地位將進一步提高。11月4日,鋰電池板塊全線大漲,、西藏城投、
、沃頓科技等漲停,久吾高科、唯賽勃、藏格礦業等大漲。截至晚間收盤,盛新鋰能收報48.74元/股,漲幅達6.77%。
從“板材大佬”到“鋰電新貴”,盛新鋰能憑借一系列花式資本運作完成了自身轉型。近年來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鋰電的量價齊升使得公司營收大幅增長。
乘新能源汽車增長大勢,借鋰價暴漲的東風,外延式布局為其帶來巨大產能的同時,也吸引了

企巨頭比亞迪為其“站臺”。
全球“搶鋰”大戰爆發
11月3日晚間,盛新鋰能發布公告稱,孫公司盛澤國際收到加拿大創新、科技和經濟發展部的有關通知,要求在通知簽發之日起90日內放棄投資,包括其在投資項下的權利,并必須直接或間接停止為促進投資而進行的所有商業活動。
據悉,早在今年上半年,盛新鋰能通過全資香港孫公司盛澤國際認購加拿大多倫多交易上市公司Lithium ChileInc.(以下簡稱“智利鋰業”)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并對所認購股份獲配的認股權證進行了行權,上述投資金額累計為3455萬加元(按照當時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1.75億元)。
具體來看,2022年1月,盛新鋰能認購智利鋰能2.89%股權,此后4月增持至19.86%。公告指出,智利鋰業是一家根據加拿大法律注冊成立的公司,其主要礦產資源項目均位于南美地區。其中主要資產為阿根廷薩爾塔省Arizaro鹽湖的礦權,目前該鹽湖項目尚在勘探中。
當前,公司與智利鋰業沒有經營業務往來,盛新鋰能表示,如后期需要對上述股權進行出售,不會對公司2022年以及未來的生產經營和財務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而突如其來的“毀約”實則波及的并非盛新鋰能一家。當地時間11月2日,加拿大工業部發出了一份聲明,要求三家在加拿大投資鋰礦的中國企業退出其投資,除盛新鋰能外,還有中礦資源和藏格礦業。
據悉,2017年中礦資源全資子公司香港中礦稀有以150萬加元認購加拿大上市公司動力金屬公司增發的750萬股股票,約占其增發完成后總股本的5.72%;藏格礦業則是于今年上半年耗資400萬加元取得加拿大超級鋰業公司2300萬股。
此消息反映到二級市場上,11月4日,鋰礦資源相關A股上市公司股價大漲。其中,盛新鋰在三個交易日內漲幅超12%。
近年來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度景氣及鋰礦資源的緊張,鋰礦資源投資門檻大幅提升,而此次加方毀約之舉或意味著全球鋰資源供給進展將放緩,相對應的國內手握鋰礦資源的相關企業地位也進一步提升。
“鋰電新貴”的“騰籠換鳥”
在全球“搶鋰”之戰下,盛新鋰能作為國內頭部企業,上年度共計生產鋰鹽類產品4.02萬噸,同比增長90.1%,銷售也隨之高達4.2萬噸,同比增長108.54%。而飆漲的業績背后實則離不開公司掌舵人前瞻性的布局。
與天齊鋰業、
等從0到1的故事不同,盛新鋰能是由閩商大佬姚雄杰資本運作而來。追溯四年前,盛新鋰能還在做著板材生意。
2008年上市之初,公司的主營業務只有林木和纖維板,業績始終徘徊在虧損邊緣,此后2016年公司迎來重要轉折點,控股股東變為礦業大佬盛屯集團,而這背后的推動者正是盛屯集團的姚雄杰董事長。
作為閔商大佬,姚雄杰接手公司也盯上了鋰電產業這塊“肥肉”,順勢推動了公司業務的轉型。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短短四年時間,盛新鋰能便四次增發新股,合計募集資金約31.58億元。其中,2021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流出共計55.42億元,同比增長515.09%,而僅今年上半年,就達到了59.82億元,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投資總額。
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外,主要用于購買鋰礦資源,以及建設鋰鹽產品(碳酸鋰、氯化鋰等)生產線。其中在2019年,公司獲得了奧伊諾礦業75%股權,而奧伊諾則擁有四川省金川縣業隆溝鋰輝石礦采礦權和太陽河口鋰多金屬礦詳查探礦權。
此后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盛新鋰能出資1億元獲得四川啟成礦業12%股份,2021年9月,又全資收購六新勘測公司。
此外,公司在海外擴張的腳步也并未停歇。2021年9月,盛新鋰能通過盛威致遠、阿根廷SESA等公司,拿下阿根廷安赫萊斯鋰鹽湖(SDLA)項目經營權,并參與到阿根廷多個鹽湖初期勘探項目。
注意的是,SDLA鹽湖項目鋰金屬資源儲量38.5萬噸,目前產能為2500噸(碳酸鋰當量),且正在新建產能。
同年11月,公司還成功收購Max Mind香港51%的股權,該公司下屬津巴布韋孫公司擁有薩比星鋰鉭礦項目總計40個稀有金屬礦塊的采礦權證,薩比星鋰鉭礦項目設計產能20萬噸/年(鋰精礦當量),預計2022年底建成投產。
今年4月,盛新鋰能再度出手,認購澳大利亞ABY公司3.4%股權。ABY在埃塞俄比亞的Kenticha 項目將于2023年2季度投產。除了直接投資、購買礦山,公司還簽署了多個長期采購協議作為固定的礦產資源。
而在打造鋰電“黑馬”的同時,公司也悄然剝離稀土、林木業務。
2020年開始逐步剝離一部分的纖維板業務,公司在此次財報中也披露,已對外出售了人造板業務參股公司湖北威利邦和河北威利邦各45%股權。
此外,在稀土業務上也是如此,自2021年5月以來,盛新鋰能不斷發布聲明稱,正剝離與稀土相關業務,并表示未來將專注“鋰電新能源材料”的發展。
至此,“騰籠換鳥”間,盛新鋰在業務上實現了一場完美的“轉型”。
當前,盛新鋰能產業布局主要集中于四川,同時積極在非洲、阿根廷、印度尼西亞等地收購鋰礦資源,建設鋰鹽生產基地。截至目前,盛新鋰能碳酸鋰產能2.5萬噸/年、氫氧化鋰產能4.5萬噸/年。預計2022—2023年盛新鋰能鋰鹽權益規劃產能分別為6.34萬噸/年、10.24萬噸/年,鋰鹽產量分別為6萬噸、8.5萬噸。
比亞迪“站臺”認購23億定增
從時間線來看,盛新鋰能的轉型之路恰好踩在了新能源風起前夕,而盛新鋰能在的鋰鹽業務“賭局”也一舉大勝。去年,碳酸鋰價格從年初5萬元/噸漲到今年的27.4萬元/噸。“暴利”之下,盛新鋰能業績也隨之大漲。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之前,公司的凈利潤幾乎維持在虧損邊緣,最高盈利也沒有超過2億元,2020年扣非甚至直接虧損2億元。而在2021年時,公司營收達到近30億元,凈利潤達到了8.51億元,同比增長30倍。
與此同時,得益于鋰鹽價格的不斷攀高,今年前三季度,盛新鋰能毛利率毛利率達67.33%,凈利潤43.5億,同比增長700%。
而在有“鋰”走遍天下的時代,為保障原材料供給或控制成本,中、下游鋰電池企業、車企也紛紛出手搶占市場。
2021年底,主要經營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和正極材料的
購買主營氟硅新材料的浙江天碩23.7037%股權,交易總價值為4.98億元。
2022年,大型鋰電池生產商億緯鋰合計收購興華鋰鹽49%股權,交易總價值約為2億元;大型鋰電池生產商欣旺達提出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前海弘盛與其他多家投資機構向惠科新材料合計投資1.6億元。
10月31日,盛新鋰能公告表示引入比亞迪作為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不超過23億元,由比亞迪全額認購,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后,比亞迪對盛新鋰能的持股比例預計超過5%。
盛新鋰能表示,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的目的為引入下游鋰電池龍頭客戶戰略合作,發揮協同效應,助力公司加快實現“致力于成為全球鋰電新能源材料領先企業”戰略目標;優化公司資本結構,滿足營運資金需求。

消息面上,當地時間11月2日,加拿大工業部發出了一份聲明,要求盛新鋰能、藏格礦業、及中礦資源三家在加拿大投資鋰礦的中國企業退出此前在加拿大上市鋰企的投資。
而在海外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本土鋰資源的戰略性地位將進一步提高。11月4日,鋰電池板塊全線大漲,、西藏城投、
、沃頓科技等漲停,久吾高科、唯賽勃、藏格礦業等大漲。截至晚間收盤,盛新鋰能收報48.74元/股,漲幅達6.77%。
從“板材大佬”到“鋰電新貴”,盛新鋰能憑借一系列花式資本運作完成了自身轉型。近年來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鋰電的量價齊升使得公司營收大幅增長。
乘新能源汽車增長大勢,借鋰價暴漲的東風,外延式布局為其帶來巨大產能的同時,也吸引了

企巨頭比亞迪為其“站臺”。
全球“搶鋰”大戰爆發
11月3日晚間,盛新鋰能發布公告稱,孫公司盛澤國際收到加拿大創新、科技和經濟發展部的有關通知,要求在通知簽發之日起90日內放棄投資,包括其在投資項下的權利,并必須直接或間接停止為促進投資而進行的所有商業活動。
據悉,早在今年上半年,盛新鋰能通過全資香港孫公司盛澤國際認購加拿大多倫多交易上市公司Lithium ChileInc.(以下簡稱“智利鋰業”)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并對所認購股份獲配的認股權證進行了行權,上述投資金額累計為3455萬加元(按照當時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1.75億元)。
具體來看,2022年1月,盛新鋰能認購智利鋰能2.89%股權,此后4月增持至19.86%。公告指出,智利鋰業是一家根據加拿大法律注冊成立的公司,其主要礦產資源項目均位于南美地區。其中主要資產為阿根廷薩爾塔省Arizaro鹽湖的礦權,目前該鹽湖項目尚在勘探中。
當前,公司與智利鋰業沒有經營業務往來,盛新鋰能表示,如后期需要對上述股權進行出售,不會對公司2022年以及未來的生產經營和財務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而突如其來的“毀約”實則波及的并非盛新鋰能一家。當地時間11月2日,加拿大工業部發出了一份聲明,要求三家在加拿大投資鋰礦的中國企業退出其投資,除盛新鋰能外,還有中礦資源和藏格礦業。
據悉,2017年中礦資源全資子公司香港中礦稀有以150萬加元認購加拿大上市公司動力金屬公司增發的750萬股股票,約占其增發完成后總股本的5.72%;藏格礦業則是于今年上半年耗資400萬加元取得加拿大超級鋰業公司2300萬股。
此消息反映到二級市場上,11月4日,鋰礦資源相關A股上市公司股價大漲。其中,盛新鋰在三個交易日內漲幅超12%。
近年來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度景氣及鋰礦資源的緊張,鋰礦資源投資門檻大幅提升,而此次加方毀約之舉或意味著全球鋰資源供給進展將放緩,相對應的國內手握鋰礦資源的相關企業地位也進一步提升。
“鋰電新貴”的“騰籠換鳥”
在全球“搶鋰”之戰下,盛新鋰能作為國內頭部企業,上年度共計生產鋰鹽類產品4.02萬噸,同比增長90.1%,銷售也隨之高達4.2萬噸,同比增長108.54%。而飆漲的業績背后實則離不開公司掌舵人前瞻性的布局。
與天齊鋰業、
等從0到1的故事不同,盛新鋰能是由閩商大佬姚雄杰資本運作而來。追溯四年前,盛新鋰能還在做著板材生意。
2008年上市之初,公司的主營業務只有林木和纖維板,業績始終徘徊在虧損邊緣,此后2016年公司迎來重要轉折點,控股股東變為礦業大佬盛屯集團,而這背后的推動者正是盛屯集團的姚雄杰董事長。
作為閔商大佬,姚雄杰接手公司也盯上了鋰電產業這塊“肥肉”,順勢推動了公司業務的轉型。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短短四年時間,盛新鋰能便四次增發新股,合計募集資金約31.58億元。其中,2021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流出共計55.42億元,同比增長515.09%,而僅今年上半年,就達到了59.82億元,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投資總額。
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外,主要用于購買鋰礦資源,以及建設鋰鹽產品(碳酸鋰、氯化鋰等)生產線。其中在2019年,公司獲得了奧伊諾礦業75%股權,而奧伊諾則擁有四川省金川縣業隆溝鋰輝石礦采礦權和太陽河口鋰多金屬礦詳查探礦權。
此后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盛新鋰能出資1億元獲得四川啟成礦業12%股份,2021年9月,又全資收購六新勘測公司。
此外,公司在海外擴張的腳步也并未停歇。2021年9月,盛新鋰能通過盛威致遠、阿根廷SESA等公司,拿下阿根廷安赫萊斯鋰鹽湖(SDLA)項目經營權,并參與到阿根廷多個鹽湖初期勘探項目。
注意的是,SDLA鹽湖項目鋰金屬資源儲量38.5萬噸,目前產能為2500噸(碳酸鋰當量),且正在新建產能。
同年11月,公司還成功收購Max Mind香港51%的股權,該公司下屬津巴布韋孫公司擁有薩比星鋰鉭礦項目總計40個稀有金屬礦塊的采礦權證,薩比星鋰鉭礦項目設計產能20萬噸/年(鋰精礦當量),預計2022年底建成投產。
今年4月,盛新鋰能再度出手,認購澳大利亞ABY公司3.4%股權。ABY在埃塞俄比亞的Kenticha 項目將于2023年2季度投產。除了直接投資、購買礦山,公司還簽署了多個長期采購協議作為固定的礦產資源。
而在打造鋰電“黑馬”的同時,公司也悄然剝離稀土、林木業務。
2020年開始逐步剝離一部分的纖維板業務,公司在此次財報中也披露,已對外出售了人造板業務參股公司湖北威利邦和河北威利邦各45%股權。
此外,在稀土業務上也是如此,自2021年5月以來,盛新鋰能不斷發布聲明稱,正剝離與稀土相關業務,并表示未來將專注“鋰電新能源材料”的發展。
至此,“騰籠換鳥”間,盛新鋰在業務上實現了一場完美的“轉型”。
當前,盛新鋰能產業布局主要集中于四川,同時積極在非洲、阿根廷、印度尼西亞等地收購鋰礦資源,建設鋰鹽生產基地。截至目前,盛新鋰能碳酸鋰產能2.5萬噸/年、氫氧化鋰產能4.5萬噸/年。預計2022—2023年盛新鋰能鋰鹽權益規劃產能分別為6.34萬噸/年、10.24萬噸/年,鋰鹽產量分別為6萬噸、8.5萬噸。
比亞迪“站臺”認購23億定增
從時間線來看,盛新鋰能的轉型之路恰好踩在了新能源風起前夕,而盛新鋰能在的鋰鹽業務“賭局”也一舉大勝。去年,碳酸鋰價格從年初5萬元/噸漲到今年的27.4萬元/噸。“暴利”之下,盛新鋰能業績也隨之大漲。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之前,公司的凈利潤幾乎維持在虧損邊緣,最高盈利也沒有超過2億元,2020年扣非甚至直接虧損2億元。而在2021年時,公司營收達到近30億元,凈利潤達到了8.51億元,同比增長30倍。
與此同時,得益于鋰鹽價格的不斷攀高,今年前三季度,盛新鋰能毛利率毛利率達67.33%,凈利潤43.5億,同比增長700%。
而在有“鋰”走遍天下的時代,為保障原材料供給或控制成本,中、下游鋰電池企業、車企也紛紛出手搶占市場。
2021年底,主要經營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和正極材料的
購買主營氟硅新材料的浙江天碩23.7037%股權,交易總價值為4.98億元。
2022年,大型鋰電池生產商億緯鋰合計收購興華鋰鹽49%股權,交易總價值約為2億元;大型鋰電池生產商欣旺達提出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前海弘盛與其他多家投資機構向惠科新材料合計投資1.6億元。
10月31日,盛新鋰能公告表示引入比亞迪作為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不超過23億元,由比亞迪全額認購,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后,比亞迪對盛新鋰能的持股比例預計超過5%。
盛新鋰能表示,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的目的為引入下游鋰電池龍頭客戶戰略合作,發揮協同效應,助力公司加快實現“致力于成為全球鋰電新能源材料領先企業”戰略目標;優化公司資本結構,滿足營運資金需求。
